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基础巩固1.(·河南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是《新航路开辟示意图》,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客观条件的是()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答案D“”解析注意题干信息: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客观条件。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A、B、C三项与题意不符。2.13“”世纪后期,阿拉伯书籍中有关中国雪的记载被翻译成拉丁文传入欧洲,(它)“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中国雪是指()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等有效信息,可以判断出中国雪指的是火药。据此排除A、B、D三项,故答案为C。3.王敏同学参加文化综合素质测试时,主考官让他指出下面连线中不正确的一项。他的答案应为()A——.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九章算术》B.用赤——道坐标记录恒星位置《授时历》C.定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授时历》D“”——.东方药物巨典《本草纲目》答案B解析用赤道坐标记录恒星的位置,是战国天文学家石申的成就。4.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用笔记文学体裁写成《梦溪笔谈》,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地学以及机械、造纸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丰富。书中记载的当时的发明应该是()A.造纸术B.雕版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D.指南针答案C“”解析当时的发明应该是在宋代,而四个选项中只有活字印刷术在北宋时期发明。5“”.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编订《授时历》,取敬授民时之意,其目的是()A.尊敬农民B.指导农业生产C.保证农民劳动时间D.关注农作物生长规律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授时历》,取敬授民时之意和所学史实说明历法起到指导农业生产的作用。6“.达尔文称《本草纲目》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主要是因为()A.记载的药物种类多B.涉及的学科领域广泛C.分类方法先进D.对世界影响巨大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百科全书”和所学史实指的是学科涉及动物学、植物学、化学等。能力提升7.年6月11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搭载着神舟十号飞船和3名航天员,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飞升空。我国使用火箭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最早可能出现在下列哪部著作中()A.《史记》B.《唐史》C.《明史》D.《资治通鉴》答案B解析我国的火药技术在唐末才开始用于军事,因此,火箭这一火药武器的出现不会早于唐朝。8.据史料记载,1279“”年,一位著名天文学家奉旨进行四海测验,在南海的测量点就在黄岩岛。这是黄岩岛属于中国领土的历史证据之一。这位天文学家可能是()A.张衡B.僧一行C.蔡伦D.郭守敬答案D解析蔡伦涉及的是造纸领域的活动,由此首先排除C项。从材料给出的时间可以看出,当时的时期是元代。只有D项是元代的天文学家,他曾经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所有这些(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包括其改进的策略,都完全可以由中国人在14世纪所具有的科学知识中研发出来。但当时的中国人却没有加以制作或利用,以致后来这些机器由于无人使用而消失了。因此,我们必须推断在纺织业的领域中,中国传统的工业技术未能有进一步的开展,基本的阻力不在于缺少更高的科学知识,而在于那些促进工业技术的发明与进步更新的经济动力与知识思想力量的减弱。——马克·尔文《中国历史发展的型式》材料二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这也与明代专制政治和清代异族统治下法严峻和地方势力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在此情境下,“”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成形:妇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三中国的发明创造也是引人注目地随着时间而起伏不定。直到公元1450年左右,中国在技术上比欧洲更富于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