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并购背景11.1公司简介11.2商业环境11.3财务状况31.3.1联想财务分析31.3.2交易价格分析62并购原因73并购方案84并购风险及其治理94.1人才整合风险及其治理94.1财务风险及其治理104.1客户流失风险及其治理104.1品牌整合风险及其治理115并购类型116并购结果117并购效应128并购经验149给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带来的启示14参考文献17跨国并购案例分析---联想牵手IBM打造世界PC巨头案例简介: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和IBM历经13个月的谈判之后,双方签署了一项重要协议,根据此项协议,联想集团通过现金、股票支付以及偿债方式,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事业部(PCD),其中包括IBM在全球范围的笔记本及台式机业务,并获得Think系列品牌,从而诞生了世界PC行业第三大企业,仅次于戴尔和惠普,中方股东、联想控股将拥有新联想集团45%左右的股份,IBM公司将拥有18.5%左右的股份。新联想集团将会成为一家拥有强大品牌、丰富产品组合和领先研发能力的国际化大型企业。作为国内知名的IT企业,联想正在走出国门,向着国际化的宏伟目标稳步前进。1并购背景:1.1公司简介IBM: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目前拥有全球雇员31万人之多,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04年,IBM公司的全球营业收入达到965亿美元。IBM目前仍然保持着拥有全世界最多专利的地位。自1993年起,IBM连续十七年出现在全美专利注册排行榜的榜首位置。公司的业务可分为全球服务、硬件、软件、全球融资和企业投资及其他总共五大部分。IBM是计算机产业长期的领导者,在大型/小型和便携机(Thinkpad)方面成就瞩目。其创立的个人计算机(PC)标准,至今仍不断的沿用和发展。另外IBM还在大型机,超级计算机,UNIX,服务器方面领先业界。软件方面也为软件界的领先者和强有力的竞争者。联想集团:其全球员工总数为19000多名。并在中国北京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分设两个主要运营中心:公司的研发中心分布在中国的北京、深圳、厦门、成都和上海,日本的东京以及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联想登上了中国IT业的顶峰,截至2004年,联想已连续八年占据中国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1.2商业环境自1981年,IBM开创了个人电脑市场,并成为行业领头羊。但随着戴尔和惠普的崛起,IBM电脑PC销售额不断下滑,连年亏损,在1998年PC部门的亏损额就已达到了9.92亿美元。以前赖以成名的旗帜性业务如今已日薄西山,成了阻碍公司发展的包袱。而对于IBM的管理层而言,竞争激烈、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PC业务早已成了食之无味的“鸡肋”,他们所着眼的是计算机服务、软件、服务器与存储以及计算机芯片等技术含量更高、盈利能力更强的高端市场,就像他们若干年前为天下先,开发出多款经典个人电脑,从而成为行业巨擘一样。这从彳也们收购普华咨询,因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IT咨询服务部门的举措上就可清晰看出IBM正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PC制造销售厂家向高端IT咨询服务提供商蝶变的轨迹。所以,卖掉PC业务,卸下包袱,获得现金,轻装上阵,集中资源发展服务器及IT服务等高利润业务,重新在另外一个高端领域抢占制高点,正是IBM蓄谋已久的。刚好碰上了多元未果、重拾PC业务的联想。IBMpc部门总收入和亏损单位:百万美元年份2001年2002年2003年总收入10077892379556亏损净额-397-171-258联想同样是以PC制造起家,在20世纪90年代,联想在中国PC市场独领风骚。但随着中国市场开放,同样是戴尔等PC国际厂商的进入使得联想的PC业务盛极而衰,风光不再,如今20%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近极致,同IBM—样,联想的PC业务也到了瓶颈阶段。联想也曾尝试过在PC以外另觅天地,2002年12月,联想技术创新大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大会上,联想首次面向世界IT业同行全面展现了自己的技术规划与风貌一一关联应用技术战略,这个宏伟规划使联想的战略走向了产业链多元化,前端、后台、社会信息服务无所不包。但是,表面上风光—时的多元化战略并未能为联想带来实实在在的发展业绩,联想的转型也虎头蛇尾地于无奈中悻悻收场,而重新审时度势,来到原点,回归PC业务。对于联想而言,国内的市场已无太大的发展空间,连续恶性的价格战已经将PC行业的利润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