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基础巩固1.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下列两本著作的主要区别是()A.是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B.是否抵御外来侵略C.是否与外国正常交往D.是否发展资本主义答案D“解析二者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深度和广度不同。《海国图志》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没有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内容2“.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④已经对中国的落后有了充分认识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③答案C“”“”解析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其思想是中体西用的表现,属于器物层面的主张,没有看到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全方面的落后。3“”.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下列对这一主张的分析正确的是()A“”“”.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西学指西方的政治制度B“”.中学为体指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国家的根本体制C“”.西学为用指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政治制度D.这一主张的根本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答案D解析“”“”“”西学指西方的科学技术,西学为用指采用西方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指以中国封建专制制度作为国家的根本体制,故A、B、C三项不正确。4.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师夷长技以自强答案C解析A项和B、D“项分别是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的主张,均不符合题干19”世纪末的时间要求。5“”.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A.龚自珍B.洪仁玕C.李鸿章D.严复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与李鸿章洋务思想相符合。6“.康有为曾经颇有些自大地感慨说:如果早早依从了我的改革建议,中国就不会经受今”日的侮辱。康有为的改革建议主要是()A.广建工厂,以实现国富民强B.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C.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D“”.以商业立国,与西方进行商战答案C解析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最核心的思想主张就是在中国结束君主专制,实行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能力提升7.1864“”“年,有人称: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这一变局论()A.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B.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C.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D.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答案D“解析关键信息:1864”“”“”“年、欧洲诸邦、不世出之机也。由关键信息中的”欧洲诸邦说明对西方并不抵制及未沿袭传统的夷夏观念,B、C两项排除;可从时间上进行排除,结合所学知识,A项不符合史实。8.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销毁,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A.学术观点不符合史实B.推崇光绪帝而贬低慈禧太后C.损害了孔子的权威D.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答案D解析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其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了历史根据,这就有力地冲击了封建顽固守旧势力,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9“”.从中国古代到近代,体用范畴经历了从哲学概念到政治概念的转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朱熹以心的未发状态指心之体(或性)“”,以心的已发状态指心之用(或情)。心是性、情的统一。——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明道存心以为体,经世宰物以为用,则体为真体,用为实用。——(明)李颙《答顾宁人先生》“”……材料三以为在今日又宜曰鉴诸国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且也通市二十年来,彼酋之习我语言文字者甚多,其尤者能读我经史,于我朝章、吏治、舆地、民情类能言之,而我都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