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章节习题:小学科学学科知识小学科学学科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小学正式开设科学课程是在()年。A.1902B.1903C.1904D.19052.下列关于2001年颁布的《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放创新B.高瞻远瞩C.系统完善D.灵活变通3.下列不属于小学科学课程设计主线的是()。A.科学知识B.科学方法C.科学探究D.科学态度4.近现代的小学科学教育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个时期。A.五B.六C.四D.三5.()时期我国开始初步形成自己的科学教材教法体系。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6.1904年()颁布和实施后,科学教育以法令形式被正式纳入教育体系中,科学教育开始初步进入制度化阶段。A.“癸卯学制”B.“壬寅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7.小学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人人都能学的科学B.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C.以科学探究为最重要的学习方式D.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8.自然科学课程体系的中心概念是()。A.环境保护B.人与自然C.科学、技术与社会D.科学方法9.兴趣、态度、意志等属于自然科学课程的哪一教学目标?()A.认知B.技能C.科学方法D.思想情感10.根据对科学教育本质功能的认识,自然科学课程的教育目的是()。A.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B.发展智力、培养能力C.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D•保护自然、保护人类自身11.下列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的是()。A.自然界的层次结构B.自然界的无限发展C.自然界的相互作用D.人类要征服自然12.下列哪项不属于科学素养的因素?()A.科学方法B.科学思想C.科学精神D.科学兴趣13.蚜虫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针眼大小,用()可以看见它们的肢体。A.眼睛B.放大镜C.显微镜D.平面镜14.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应重点评价小学生()。A.科学学习的内容B.科学学习的方法C.科学学习的态度D.科学学习的结果15.在一个阴湿山洼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A.生态系统B.生物群落C.种群D.食物网16.()指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联系。A.生态系统B.生态多样化C.自然动态化D.自然平衡17.技术可包括物体形态、()形态、社会形态三个方面。A.科学B.智能C.观念D.意识18.()是小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要阵地,是提高小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有效载体。A.小学科学综合性学习B.小学科学课堂学习C.小学科学课外探究D.小学科学课外活动二、材料分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豌豆荚里的豌豆》课堂教学片段师:刚才我们同学都说到这两种果实里的种子不一样,如果我们要把黑板上的小问号去掉,该怎么办?生1:解剖,剥开……师:要剥开我们得注意,这些果实里头的种子宝宝呀都是一个一个小生命,我们要怎么剥才不会伤害到它们?生2:我觉得应该从柄开始。生3:动作要轻。师:我也建议大家,可以先把豌豆荚的柄拉下来,这条丝先把它拉下来,再剥开。这时候我们可能会更容易,而且这时候的种子宝宝不要让它到处满地撒,老师给你准备的这张纸巾可以摊开,在这张纸巾上把它剥开。但是油菜荚更加细嫩,你们要特别小心,我建议大家可以从尾部开始,大家可以看看,这尾部是没有种子的。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把豌豆荚和油菜荚小心剥开;教师巡视指导。(如果拉不开,可以从这边上小心地剥开,尽量不要伤害到里面的种子宝宝。老师给你的仅仅是建议,不一定要完全按照老师的方法去做;我想你们自己动脑子肯定能够找到更好的办法。)剥开后学生不断发出惊叹!对他们来说是第一次看到两种果实里的种子宝宝。师:谁找到了它们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你来告诉大家。问题:试结合上面的教学案例说说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如何恰当地发挥指导作用?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淀粉的踪迹》中淀粉和滑石粉的比较片段师:同学们看一下桌子上,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其中有两袋粉末,关于这两袋粉末,你有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师:看来大家对这两袋粉末到底是什么很感兴趣,今天老师带来的一袋是淀粉,另一袋是滑石粉,(板书:滑石粉、淀粉)可是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