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蔬菜栽培)《蔬菜栽培》是7~9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项目之一,是与农村经济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通用性技术课程,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常见蔬菜的栽培活动,了解蔬菜从选种到收获上市的一般过程,学会一些常用的蔬菜栽培技术。(教育价值:种菜兴趣、新型劳动者)一、课程目标1.了解蔬菜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认识蔬菜栽培在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认识当地主要蔬菜的种类、常见品种、经济价值、营养价值和栽培特性,了解蔬菜栽培和市场销售的一般过程。3.了解蔬菜栽培的常用工具、肥料和农药,掌握当地主要蔬菜的栽培技术,学会识别蔬菜的常见病虫害和防治方法。4.在劳动实践中养成爱护工具、互相合作、务实求新、保护环境的习惯,培养重视科学信息和科学实验的意识。二、课程内容主题内容教学活动蔬菜的栽培史及现状蔬菜栽培史,重点介绍近年来的发展蔬菜业的经济意义搜索信息社会调查进行交流蔬菜与人类的关系蔬菜的营养价值蔬菜的经济价值营养成份的小实验市场调研蔬菜栽培确定栽培种类(建议在下列五种蔬菜中选择:小白菜,萝卜,黄瓜,菜豆,蕃茄)栽培品种的特点(如对土,肥,水,温度的要求及生长期,原产地等)翻地作畦,播种育苗的技术定植,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的技术农药的安全使用大棚温室与无土栽培分组调查和讨论,确定栽培对象模拟播种、实地播种进行观察,写栽培日记不同品种的对比试验制作病、虫害标本,进行展览完成探究性实验和研究性学习报告进行劳动竞赛参观蔬菜生产基地试验和实验蔬菜收获蔬菜的收获,如蔬菜的整理、存放、保鲜和销售等实践活动模拟市场销售及网上销售角色游戏对栽培过程进行评估主题内容教学活动新品种与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技术介绍合理使用新技术展望现代栽培技术社会调查网络搜索蔬菜业发展展望江苏常见蔬菜的介绍列表介绍江苏常见蔬菜(品种、播种时间、收获,食用部分、营养特点等)市场调研(本内容可作阅读材料)三、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以学生为主体,操作为主线,蔬菜栽培为载体进行教学。应按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的原则,选取一种或几种当地的主要蔬菜作为栽培对象来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从选择栽培品种、制订栽培方案、组织实施栽培、评价栽培成果等全部过程。2.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在教学中要组织各种课内外教学活动,重视实地操作和对当地蔬菜基地进行调查研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亲身实践。3.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蔬菜栽培的科学实验,及时介绍和引进蔬菜栽培的新品种、新技术。4.保证教学活动的安全,尤其在使用农药时,教师一定要检查学生操作着装,现场监护操作活动。5.蔬菜栽培共32课时,供一学期使用。根据蔬菜的生长情况,课时可分散使用,也可分段集中安排,同时要安排必要的课外活动时间。(二)教材编写建议1.蔬菜栽培是初二学生使用的教材,要符合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知识能力基础,不宜求多求全。2.以几种常见蔬菜的栽培为线索编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际的栽培活动。品种的确定要顾及江苏不同的地理区域,便于教师选择教学内容。3.以文字、图片、实习作业、基地操作等形式展现教学内容,力求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必要的知识性介绍可作为附录。4.教材既要体现蔬菜栽培的传统经验,更要体现当前的先进技术。设置的作业要引导学生查找信息、观察记录、调查研究、创新实践。5.渗透热爱家乡教育和环保、经济等意识的培养。(三)评价建议1.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对蔬菜栽培的兴趣。2.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评价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参与态度、兴趣爱好、观察能力、操作技术、环保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3.可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4.评价可通过栽培日记、实验报告、革新建议、劳动竞赛、收获评比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四)场地和设备建议栽培场地:每班40M2工具:(以25人为基本配置单位)序号名称数量序号名称数量1铁耙13把10喷雾器5套2锄头13把11温度计10只3铁铲13把12育种木盘5只4小铲刀25把13遮阳网适量5镰刀13把14透明薄膜适量6大剪刀13把7水果刀2把8浇水工具10套9施肥工具10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