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2.太阳系八(或九)大行星的顺序:①八大行星由近到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②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1)同向性;(2)共面性;(3)近圆性。③八大行星的分类:(1)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2)巨行星木星、土星;(3)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3.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2-①稳定的光照条件②安全的宇宙环境;③适宜的温度条件(原因:离太阳距离适中)④适宜的大气条件(原因:地球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⑤液态水(原因:地球内部水汽通过火山逸出)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2、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能量来源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3、太阳辐射能的分布: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层:(内到外)光球层-3-(1)对地球地离层的影响破坏地球电离层,使通讯减弱或中断(2)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3)对高空大气的影响与高空稀薄大气碰撞,两极产生极光(4)对地球的其他影响与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等有关-色球层-日冕层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黑子和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3、太阳活动的周期:11年;黑子分布在光球层;耀斑分布在色球层。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5、影响太阳辐射量多少的因素①纬度因素: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②海拔因素:海拔越高,大气密度越小,对太阳辐射削弱越小,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阳坡比阴坡辐射量多。③天气状况:云量大,太阳辐射少;迎风坡比背风坡太阳辐射多。④日照时间长短:日照长,太阳辐射-4-多。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一)、地球运动包括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两种基本形式。(二)、自转:1、绕转轴:地轴;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看:逆时针,从南极看:顺时针;周期:恒星日(地球自转真正周期:23时56分4秒)太阳日(地球实际自转已超过一周:24小时)2、自转的速度:角速度:南北极点为0,世界各地一样为15°/h。线速度: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60°纬线上的点线速度刚好是赤道上的一半。3、自转的意义:-5-①.昼夜更替:②.晨线与昏线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③.晨昏线的特点: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只有春分、秋分日才与经线重合;晨昏线只有夏至、冬至日才与极圈相切④.地方时:经线不同,地方时就不同。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早。经度差15度,时间差1小时;经度差1度,时间差4分钟N-6-Ⅰ地方时计算公式: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两地经度差Ⅱ计算步骤:ⅰ确定经度差(同在东(或西)经度相减;分别在东经度和西经度则相加)同减异加;ⅱ确定地方时差ⅲ确定早晚(东早西晚,东加西减;东经度在东,西经度在西;如160°E比120°E时间早,120°W比160°W时间早,120°E比120°W时间早)例题:已知北京(116°E)的地方时为20:00时,此刻纽约(75°W)的时间是()A、12时44分B、22时44分C、-7-17时16分D、7时16分Ⅲ光照图上时间确定:太阳直射经线的地方时为12点;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点;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判断出图1和图2下列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8-A24时B12时C6时D18时⑤、区时: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个小时;跨15°的经线区域内只用一个时间:即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计算步骤:ⅰ确定时区序号:时区序号=已知经度/15°(余数小于7.5,商就是时区;反之,商+1)ⅱ计算时区差:同减异加(同在东(或西)时区相减,分别在东时区和西时区相加)ⅲ判定早晚:东早西晚,东加西减;东时区的时间比西时区早,(如东九区比西九区早)ⅳ若计算结果大于24,表示第二天;-9-若小于0,表示前一天。例题:已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