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表面活性剂一、教学内容1.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及作用2.阴离子表面活性剂3.阳离子表面活性剂4.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6.天然与特种表面活性剂7.化妆品中常用的乳化剂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及作用2.掌握几类化妆品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三、教学重难点化妆品中表面活性剂的使用原则四、教学学时:2五、教学内容:表面活性剂工业是本世纪3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化学工业。素有“工业味精”的美称,发达国家表面活性剂的产量逐年迅速增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之一。美国是生产表面活性剂产量最大的国家。其品种约有1000种以上,日本表面活性剂的产量居世界第二位。我国表面活性剂工业的真正发展是从50年代末60年代初合成洗涤剂开始的。发展速度与品种较发达国家相差甚大。1990年我国表面活性剂约290种,产量约31.8万吨,目前的主要产品为阴离子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工业正处于发展阶段。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的开拓,表面活性剂的发展更为迅猛。其应用领域从日用化学工业发展到石油、纺织、食品、农业、环境以及新型材料等方面,年产量以4%~5%的速度增长,1995年的产量已达900万吨,品种一万种以上,市场营销额为100亿美元,从而大大推动和促进了表面活性剂学科的发展。随着社会与科学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美丽的向往更为显著。化妆品已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它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如今,化妆品的种类形态举不胜举,但均是利用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制造而成的。表面活性剂是化妆品不可缺少的原料,广泛地应用于化妆品生产中。一、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具有“双亲结构”的有机化合物,称为双亲化合物(Amphiphilicproducts),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极性的,易溶于水,具有亲水性质叫做亲水(疏油)基团(hydrophilicgroup);另一部分非极性的,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油,具有亲油性质的亲油(疏水)基团叫做亲油基或者叫做疏水基(hydrophobicgroup)。这两种基团处在分子的两端形成不对称的分子结构,它既具有亲油性又具有亲水性,形成一种所谓“双亲结构”的分子。可用图1-2表示。图1-2表面活性剂“双亲结构”它的亲油基部分一般是由长链烃基构成,结构上的差别较小,它们是①直链烷基(C8~C20),②支链烷基(C8~C20),③烷基苯基(其中烷基上C8~16),④烷基萘基(其中有两个烷基,烷基上C3~),⑤松香衍生物,⑥高分子量的聚氧丙烯基,⑦长链全氟(或氟代)烷基,⑧低分子量全氟聚氧丙烯基,⑨硅氧烷等。亲水基部分的基团种类繁多,差别较大。表面活性剂性质的差异除与亲油基部分烷基大小、形状有关外。主要与不同种类的亲水基有关。二、表面活性剂在化妆品中的各种应用1.乳化作用使非水溶性物质在水中呈均匀乳化形成乳状液的现象称为乳化作用。乳化过程中,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亲油基一端溶入油相,亲水基一端溶入水相,活性剂的分子吸附在油与水的界面间,从而降低油与水的界面张力,使之能充分乳化。油溶性与水溶性乳化剂的混合物产生的乳状液的质量及稳定性优于单一乳化剂产生的乳状液。2.分散作用(利用其分散性能对口红等美容化妆品的颜料进行分散)使非水溶性物质在水中成微粒均匀分散状态的现象称为分散作用。分散过程中,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亲水基一端伸在水中,亲油基一端吸附在固体粒子表面,在固体的表面形成了亲水性吸附层。活性剂的润湿作用破坏了固体微粒间的内聚力,使活性剂分子进入固体微粒中,变成小质点分散于水中化妆品的分散系统包括粉体、溶剂及分散剂三部分。粉体可分为无机颜料、有机颜料两类;溶剂则分为水系、非水系两类;作为媒介的分散剂又有亲水性(适用于水系)与亲油性(适用于非水系)两类。因此系统有多种组合方式,实际生产上它们混在复杂的系统中加以利用的情况较多用于分散颜料的表面活性剂很多既是乳化剂又是分散剂,如烷基醚羧酸盐、烷基磺酸盐等,它们都有很好的分散性能。但口红等化妆品常会因汗和皮脂的破坏而影响化妆效果,近年来出现的硅酮酸则不会产生此类问题。硅酮酸是以硅油为基质,以耐油性、耐水性好的非离子型聚醚变性硅酮为活性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