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西北大学本科专业通识课程填报工作指南一、课程填报要求(一)课程内容要求通识课程要求打破专业局限,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文化通感和科学精神,要求教师能对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有深入系统的把握,对研究前沿动态有敏锐的眼光,并善于深入浅出地讲解,保证课程既有深度又有新意,同时对不同学科学生有广泛吸引力和思维启发性。结合本校特点,本校通识课程内容将着力确立以下五个基本特性:.基本性:课程内容涉及人类文明中最根本、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质素;.主体性:课程内容直接或间接地建立人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能以本身为主体去看待知识,通过讨论、思辨、批判与比较,去了解自己,以及与自己相关的自然世界、社会环境及时代与文化;.多元性:课程内容应拓宽学生视野,养成尊重多元差异的人格与精神;.整合性:课程内容整合不同领域之知识,以启发学生的心智,拓展专业知识之直观与创意,并赋予新的诠释和内涵;.趣味性:课程内容探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但问题的设定,不以学生须已修读系统性专业知识为前提,而讲授方式深入浅出,借由问题的探讨深化思维方法的训练。(二)教案形式要求教案形式方面,积极探索研究性教案,强调大班授课与小班研讨相结合,注重考核方式多样化。(三)授课教师要求2/7应聘教师应是学校具备高级职称的在职教师,讲师原则上不可单独开课。教案团队授课方式中,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须承担不少于课时的工作量。(四)课时要求通识课程每门课程个学分,课程总学时为学时、周学时为学时,开课时间为周。通识课程原则上以不低于人为一个标准教案班,授课对象为全校本科生。(五)开课门数要求各院(系)每学期至少应开设门通识选修课(包括新生研讨课、新生导读课等),通识选修课程将作为年终考核和津贴分配的重要依据。各研究院(所)等须依托相关院(系)申请开设通识选修课程,并以院(系)为单位统一填报。二、课程填报流程(一)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分为历史与文化类、社会科学类、语言文学类、科学技术与工程类、宗教哲学类、心理学类、体育艺术与素质拓展类七个模块(见《西北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一览表》),原则上应在此名单的范围内选择填报。申请通识课程的教师应填写《西北大学本科专业通识课程开课申请表》,并提交院(系)审核,符合开课条件的课程由院(系)在“教案平台”中录入课程信息,做好开课准备。(二)通识课程由开课院(系)负责日常管理,请各院(系)切实将通识课程纳入本单位教案管理工作范畴,督促开课教师仔细授课,完成教案任务。学校将把通识课程教案情况作为各单位年度教案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三、工作流程院(系)通知教师申报院(系)审核申报书院(系)填写纸质版开课计划,并提交到教案科院(系)教务老师在教案平台上录入所开课程信息3/7西北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一览表一、历史与文化类(共门)序号课程类型课程名称历史与文化类《论语》智慧历史与文化类《诗经》文化历史与文化类国学经典系列讲座历史与文化类儒家经典与中华文明历史与文化类文物学概论历史与文化类文化遗产概论历史与文化类文物藏品鉴赏与保养历史与文化类中外民俗学历史与文化类西方文明史历史与文化类世界文化地理历史与文化类世界现代化进程历史与文化类世界大学发展史历史与文化类国际关系史历史与文化类中国外交关系史历史与文化类欧美文化历史与文化类日本文化历史与文化类简明中国史历史与文化类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历史与文化类中国历史地理历史与文化类中国重大考古发现历史与文化类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与文化类周秦汉唐文明历史与文化类西北民族与文化历史与文化类中国边疆与民族问题历史与文化类陕西历史与文化历史与文化类中西史学名著导读历史与文化类中国古代的信仰与社会二、社会科学类(共门)序号课程类型课程名称社会科学类管理学概论社会科学类公共关系学社会科学类组织行为学社会科学类管理沟通社会科学类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与方法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社会科学类现代政府与公务员制度社会科学类电子政务社会科学类政治学4/7社会科学类当代西方政治思想社会科学类信息检索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