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障模式2————————————————————————————————作者:————————————————————————————————日期:如何评价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障模式医疗保障,作为卫生保健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实施过程,是调整社会各利益群体、全社会成员健康利益关系,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建立与我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不仅能有效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还不十分丰富,让有限医疗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以及不同社会群体的特殊医疗需求,应成为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国家的医疗发展规划、医疗教育、医疗机构管理、药物管理等各个环节也都应体现这一目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经历了一段改革发展的历程。计划经济时代的城镇公费医疗、劳保医疗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曾经使绝大多数城乡居民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医疗保障。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原有的医疗保障制度已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的要求。在新旧体制的过渡时期,存在于医疗保障制度本身、实施过程、外部环境以及立法执法等方面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便日益突现出来。一、目前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享受社会医疗保障的人员覆盖面较低目前我国医疗保障制度采取的是以社会医疗保障为主的模式,具体可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两大项。现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始于1998年,其保障人群并不能覆盖所有的城镇居民。虽然截至2005年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达13708万人,但这只覆盖了城镇劳动力人口的36.4%,城镇总人口的24.4%另外,在我国农村目前实施的医疗保障主要是政府财政扶持下互助互济形式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据卫生部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国已有678个县(市、区)开展了合作医疗的试点工作,覆盖2.363亿农民,其中有1.788亿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率为75.7%。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现行支付模式保障水平过低我国目前城镇基本医疗保险采取的“统账结合,费用共担”的支付模式,基本医疗保险规定了统筹基金支付医疗费用的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以及个人在这一支付段中所应承担的自付额。(三)现行相关医疗服务体制存在严重弊端,导致并加重了医疗保障的低效运行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1978—2003年间,我国卫生总费用年均增长17.9%,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15.2%的增长速度。医药费用的过快增长,既有科技进步、诊疗条件快速改善以及人民群众需求日益增长等合理因素的影响,也有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不健全以及医药行业普遍存在的逐利趋向等不合理因素的作用医疗卫生服务机制的不完善,对医疗保障制度的负面影响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差距过大。第二,医疗服务效率不断下降。第三,医疗机构补偿机制问题突出。二、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医疗保障体系(一)基本思路我国究竟应当建立什么样的医疗保险制度,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进行考虑。应当明确的是目前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正处于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基于国情的这些特点,我国必须建立一种既能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又能满足人们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的医疗保障制度。(二)完善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几点建议1.扩大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要使社会全体成员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享有平等的医疗权。首先,对广大农村地区,最大程度为广大参合农民提供基础医疗服务,同时有效防止基金的流失和非法挪用。大力引进商业保险的对医疗风险的评估和管理技术,对基金采取委托商业保险公司“第三方管理”的经营模式,以确保基金的合理使用。同时,在部分条件允许的地区(主要是参合率较高的地区),建立农村养老和医疗互助基金管理机构。其次,在广大城市地区深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为扩大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建议做好以下三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