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心得总结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心得总结中国古典舞“身韵”课是我从学习到工作再到从教近十几年中不断学习不断讨论的一个学科。在对中国古典舞“身韵”科目的教学中秉承着把“身韵”教学积累的经验转化成一种科学的教学规律与方法,采纳理论和实践兼顾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示范和思维上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锻造和启发。本篇文章就中国古典“身韵”的学习方法和内容归纳出几个点,一起来与大家探讨。(一)识“子午”,认“阴阳”(1)子午相衬子午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思维的主要理论形式之一。古时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具备正反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这是产生万物的根源。正是这中华传统哲学独特智慧,给予了中国古典舞独特的表达手段,形成了中国古典舞特有的“身韵”语言。我们在上身韵的第一节课时我们就开始强调“子午相”重要性。所谓“子午相”实际上讲的是舞姿对立统一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那个对立的方面,以方位论:子为北,午为南;以时间论:子为深夜,午为正午,其实是一种阴阳的体现也就是在舞姿造型中,面部和身体要构成一定角度,既相互交错,形成一种对立,这种头与身体的矛盾对立就是所谓的“子午相”。在舞蹈中我们要求身段美,因此十分讲究“子午相衬”的外部体态观念。在身韵教学中子午相更多的运用在静态的舞姿造型中,多数情况下,舞姿讲究“头正身侧”既如面部对1点,身体则对2点或8点;反之,身体对1点,面部就会对2点或者8点....总之在舞姿造型中头部和身体应相互交错,形成一定角度。·“子午相衬”的原理使身体各部位相对协调,头部与身体的反向作用力也会使舞姿造型显得更挺拔增强立体感。「运用“子午相衬”的舞姿射燕、拧身探海、顺风旗、姿态斜腰……」(2)阴阳相对中国古典舞身韵及其强调动作过程中的对比和反衬,也就是我们常说“十欲”(既:前后、左右、上下、收放、快慢、直弯、正斜、高矮、提沉、轻重)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十欲”中例举诸多对比形成一对矛盾,就是一对阴阳。通常我们知道“阴”代表一切后退、下降、静止、晦暗、凝固方面;“阳”代表一切前进、上升、光明、流动方面。在身韵动作运行过程中通过这一阴一阳的对比,达到突出矛盾,增强视觉效果的目的,也形成了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独特风格。例:身韵教材中的“燕子穿林”动作,从右抹手到左穿再转体成下穿手,这个过程右抹为虚,左移为实,上穿为虚,下穿为实。这一左一右,一上一下,以虚带实,以实引虚,再加上速度、节凑的快慢处理,使整个动作闪转有序、活灵活现,把燕子穿梭林间的形象生动的表达出来。在身韵的主干教材中“云肩转腰”“青龙探爪”“冲靠云手”“风火轮”…..等动作都是在动态中根据这“十欲”法则来完成这一系列中心、力度、节凑和角度的阴阳转换的。另外,身韵里还有许多动作存在着所谓“拧麻花”的方法,一种是身过留头(如云手),一种是头过留身(如老鹰漩涡)。这种走上留下,走下留上的运动方法,同样体现了矛盾对立的阴阳转换。这“子午相衬,阴阳相对”之法不仅包含着中国古典舞的身韵的动作规律,也充分体现了这一阴一阳、相反相成的哲理。而身韵正是在这种阴阳转换的动态过程中产生了其特有的韵律。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二、身韵学习技巧与方法在我们学习身韵过程中需要把一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概念和道理,转化为比较口语化或者我们可以记住的词汇,再记忆在我们的头脑中,这样有助于加深我们在学习理解教材组合中的环节步骤,在枯燥的理论中可以较快的认识从而转化到实践中。可用方法:(1)直观记忆动作(直观动作思维):强化动作的规格,熟知动作路线,把握动作节奏,控制动作气韵。也就是我常说的:你们先给我先记住动作再说其他;(2)思维形象记忆(具体形象思维):在学习中有空间意识,可以对动作本身先有一个较为清楚的概念,能够大致分析总结动作特点。也就说我常说的:打好草稿,想明白再出手;在学习中熟悉运用上述两种方法,不断缩短我们的记忆和认识动作时的时间从而提高我们的学习舞蹈的能力!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下面为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记忆方法:(1)“身韵”拆解:“身韵”从字面理解,是身法和韵律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