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地理精讲巧解分类攻克3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70分)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产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全球温度上升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关系密切。年联合国日的口号是“用爱温暖世界,而非二氧化碳”。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原因的解释,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B.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C.二氧化碳能强烈反射地面短波辐射D.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2.有关升温3°C对靠雨水生产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3.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A.澳大利亚B.北非C.西亚D.中亚“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性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世界。下列甲图是“地球50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乙图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读图回答4~5题。4.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是()A.①B.②C.③D.④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大体是一致的B.近7千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C.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始终保持上升D.50万年前至今气候呈冷暖交替变化据报道,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人口多年来持续减少。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威尼斯全市人口不足6万人。当地居民14日为这座“垂死”城市举行“葬礼”。据此回答6~7题。6.导致威尼斯人口持续减少的原因不包括()A.冰川融化B.全球气候变暖C.海水膨胀D.地面下沉7.人类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为控制海平面上升,发达国家应该()A.禁止使用氟氯烃B.减缓工业化进程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D.减少酸性气体排放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分析回答8~9题。8.据图分析可以得出,公元前500年至公元1830年野象活动北界()A.不断北移B.不断南移C.不断东移D.不断西移9.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C等温线的位置北移年~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为-2.6°C,较常年偏高1.7°C,为1951年~1952年冬季以来历史同期第三高。据此完成10~12题。10.暖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表现在()A.降水量减小,气温偏高,土壤中水分蒸发严重B.农作物生长速度加快,有利于产量的提高C.暖冬使地温升高,使农作物抗寒能力增加D.暖冬使虫卵更容易越冬生存,有利于农作物品种的更新11.下图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基本特点是()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B.降水量呈增加趋势C.冷暖干湿交替D.气候变化周期稳定12.遏制气候变暖,必须()A.缩减经济发展规模B.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C.发展中国家应承担和发达国家相同的责任D.将温室气体全部回收利用当今,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一些科学家预测:“21世纪将没有冬天。”据此完成13~14题。13.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调整能源消费结构B.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C.加强国际合作D.全球大量削减工业生产14.怎样消除地球的“温室”现象,保护好人类的家园,下列设想,最不可信的是()A.制作一个太空“窗帘”安置在日地之间B.把“温室气体”液化输入深海岩石中C.使用基因工程培植大量的海藻和海草,来吸收“温室气体”D.人工降雨二、综合题(共30分)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材料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于年12月7~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齐聚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年至年的全球减排协议。材料二《京都议定书》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