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读《李镇西与他的学生们》有感VIP免费

读《李镇西与他的学生们》有感_第1页
1/2
读《李镇西与他的学生们》有感_第2页
2/2
读《李镇西与他的学生们》有感广州市第二十三中学钟海英说实在话,我是很喜欢读书的,无论以怎样的形式读,无论读哪一类有益的书。也说实在话,工作的这十年,特别是儿子出生后的这6年,我读的书比读书年代少太多了,以至于现在偶尔反思的时候,深深地怪责自己。于是,寒假的我,开始慢慢减轻对自己的这一份愧疚,在陪儿子看书的时间,看《李镇西和他的学生们》。《李镇西和他的学生们》这样类型的书,我找了很久。因为市面上有太多讲教育理论的书籍,但关于具体的教育方法与实践实录的书却太少太少了。教育名人真实记录自己的教学实际,而不是说教式的罗列自己的教育经验的书籍就更少了。所以,拥有这本书,感觉如获至宝。捧读这本书时,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所感动,更为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所折服。就这样,我陶醉着、感叹着进入了一种会意忘文的阅读境界,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每看一篇文章都在反过头来看自己,与这位大师在做事的方法上差距在哪,与学生接触的方法上的差距在哪。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相信我的耳边以后一定会时时听到李老师这样的声音: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如:写“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争……“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李老师提醒我,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取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李老师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他对学生付出的是满腔的爱心。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在他和学生之间,我们看不见有什么“代沟”。就是现在,每次交流的时候,他们学校的老师也是无拘无束的。我很赞同李老师这一点,在教学生活中,我也这么努力做着。但是,要学习的还有那么多,我很愿意在往后的教学岁月里,边学边努力践行。1在读李老师的书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师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简直是如数家珍,对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理论那也是随手拈来。我想,李老师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自然地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正是他长期阅读、积累的结果。李老师提醒了我做一名教师,应该不仅仅是一名教师,而应该多一些书生气;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书香气;多一些天之浩气;多一些地之灵气。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远离浮躁与平庸,生命将更加精彩!2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读《李镇西与他的学生们》有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