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心得谈无锡市东林小学杨银海随着对“新课标”学习的不断深入,我对新课标的认识又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新的体育课程改革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体育课教些什么,该怎么教?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如何以体育课程标准教育理论思想,进行具有新的内涵的评价,将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导向。通过学习新课标,我认为在以后的体育教学中,应认真做到以下几点:一、给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体育教学设计改革的方向。我们在教学中展示任何一种器材在学生面前,教师都不告诉学生怎样玩,而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创编各种游戏玩法,发挥其创造性思维。我们同时在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难题,让学生自己想出解决办法,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小猴子摘西瓜》活动的设计,小猴子在去摘西瓜的途中要经过许多障碍物,让学生们自己想出解决方法。这样的活动设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使他们获得探索成功的喜悦感和满足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和独立性,培养创新精神。二、运用多种激励方法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新课程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了以下几点来吸引学生参加到活动中来(一)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兴趣是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在设计活动时,坚持趣味性原则更显其重要。设计的活动生活化、有趣味,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坚持下来。例如:玩椅子游戏活动时,设计成学生喜欢的小兵打仗的情景,学生们活动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否则枯躁的椅子操会令学生们感到乏味。(二)适当制造一定的紧张气氛。适当的紧张气氛会使学生有紧迫感,从而更加积极地完成锻炼活动。例如:利用比赛形式进行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创设危险情境,会让学生们在紧迫感中努力完成锻炼活动,提高活动的坚持性。(三)正确运用语言激励。教师对学生的赞许可以用无数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要避免简单的说“好”或“很好”,否则会使学生心理上得不到满足。教师以说:“你做得非常好,老师很喜欢”,“大家来看XXX的表演,他做得真棒!”“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等语言进行激励。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四)非言语性的激励。当学生们在活动中表现得出色时,教师对他们微笑、点头、竖起大拇指等非言语性动作奖励会给学生莫大的鼓舞;教师经常走近学生身边拍拍他的肩,摸摸他的头,对学生表示出一种无声的赏识和赞扬;在活动中教师经常注意用视线接触学生,告诉他们老师在注意他们等方法,对提高学生活动的积极性都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三、多一些思考少一些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把学生变成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索、研究,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以身体锻炼实践活动为主,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这就要求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少给学生具体方法,追求由教到不教,由不会学到会学的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掌握动作技术,更要引导学生把已掌握的知识技术合理动作,创造性练习,要启迪学生的多向思维、求异思维的综合思维,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做几种尝试。例如:在学习“障碍赛跑”过程中,设有跨栏、垫子、圆圈、跳箱、独木桥等障碍物,教师不按一般的常规教法,规定学生通过障碍物的动作,而要求学生动脑筋想办法通过障碍,看谁完成得最好、最快。这样,使学生在活动中动脑与动体相结合,在感知动作中明白如何在锻炼和生活中应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四、多一些激励少一些批评《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表扬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体育教学过程也离不开表扬的教育方法,表扬可以肯定成绩,激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