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之历史答题风暴7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泉州模拟)下表是1944年10月9日苏联统帅斯大林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对巴尔干半岛战后控制权的划分方案希腊南斯拉夫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苏联10%50%50%75%90%英国(美国参与)90%50%50%25%10%对此解读准确的是()A.苏联拥有对巴尔干半岛的绝对控制权B.大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C.巴尔干半岛成为“冷战”的桥头堡D.两极格局下双方势均力敌2.(·厦门模拟)早在战争结束之前,美国军事策划人员已经预见到“反对当前敌人的战争一旦结束,世界在国家军事力量对比方面将出现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从罗马帝国衰落后的1502年中发生的事情看,只有罗马帝国衰落一事可与之比拟……打败日本后,美国和苏联将是仅有的头等军事大国”。这些预见变为现实的证据有()①欧洲衰落②德国分裂③美苏争霸④日本崛起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3.(·漳州模拟)对两极格局形成的解释有误的是()A.大国政治的博弈B.意识形态的对抗C.发展模式的冲突D.传统文化的差异4.(·厦门模拟)“华莱士是个彻头彻尾的妥协分子。他想让我们解散武装部队,把我们的原子弹秘密给苏联人,盲目信任克里姆林宫政治局一帮冒险分子。……赤色分子、冒牌货和空谈的亲共人物似乎勾结起来,成了国家的危害。”这则写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日记的主人最有可能是()A.丘吉尔B.爱因斯坦C.杜鲁门D.富兰克林·罗斯福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强制日本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但到1948年后,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在免除日本对美国战争赔款的同时,还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美国对日政策变化巨大的主要原因是()A.“冷战”局面的出现B.日本开始采取亲美政策C.朝鲜战争的爆发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6.(·龙岩模拟)有人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评论道:“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下列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A.推行“杜鲁门主义”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约组织D.朝鲜战争7.(·福州模拟)下图为小王整理的《美苏争锋》一课知识结构示意图。图中①②③分别是()A.争霸丘吉尔古巴B.“冷战”马歇尔古巴C.军事对抗肯尼迪柏林D.“冷战”丘吉尔柏林8.古巴导弹危机已经走过50多个春秋。危机时的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曾说:“导弹危机充满了错误信息、错误判断、错误计算的例子……这必定会导致这样的结论: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到无核的世界。”这表明古巴导弹危机()A.客观上缓解了“冷战”期间的国际紧张局势B.美苏核均势下的一次争锋C.由美国引起并以苏联妥协告终D.拉开了美苏双方“冷战”的序幕9.下表为1950年11月美国某调查公司关于“苏联是在建立世界霸权,还是在保护自己免受另一场战争威胁”的调查。关于调查结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总体结论受教育程度大学中学小学建立世界霸权70737267保护自己18211817不知道1261016A.朝鲜战争的爆发左右着美国人对苏联的判断B.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影响着美国人的判断C.受教育程度高的美国公民对国际形势判断非常准确D.大部分美国人认为1950年苏联力图建立世界霸权10.(·淮北模拟)美国《地理杂志》刊发了一幅“逃兵”的照片,1961年8月13日凌晨,在柏林墙即将合封时,一位参与围墙的东德士兵突然跃过铁丝网,投奔西德。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西德修筑柏林墙防止东德人逃入西德B.柏林墙的修建暴露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柏林墙从修建之时起在民众心中就已倒塌D.柏林墙的修建是美苏“冷战”的标志性建筑11.(·厦门模拟)“这场战争对美国的伤害实在是太深了,它加速了美国霸权力量的衰落。苏联在战略平衡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日本与西欧重新获得的经济优势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材料中“这场战争”指的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B.朝鲜战争C.越南战争D.伊拉克战争12.(·福建四地六校模拟)“1961年,柏林墙建立;1989年,柏林墙倒塌。28年间,柏林墙隔绝了东西柏林,分割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也制造了不少骨肉分离的人间悲剧。柏林墙倒塌已经20多年,但一切反思,也许才刚刚开始。”下列对柏林墙的相关反思不符合史实的是()A.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标志性建筑B.柏林墙的倒塌推动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