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之历史答题风暴1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漳州模拟)“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欲制夷患,必筹专情,尤为有用之书。”这是对下列哪本书的评价()2.1846年,美国传教士约翰逊在福州台江吉祥山创办福音精舍,以学习《圣经》为主,兼修国文和自然科学(“格致”课)。这是福建省开办最早的新式普通中学教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洋务运动推动了福建教育的近代化B.近代教育是西方文明传播的产物C.我国的思想文化近代化历程萌发于福州D.新式学校取代私塾教育已成为当时社会主流3.(·惠州模拟)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用一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清代学风“: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指道光、咸丰)以来之学新。”文中的“新”主要是指()A.批判君主专制制度B.针砭社会时弊C.注重经典考据D.学习西方文化4.(·台州模拟)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下列观点突破了张之洞主张的是()A.“师夷长技以自强”B.“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C.“启民智、伸民权、设议院”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5.(·龙岩模拟)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6.康有为曾说“:设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体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这种观点主张()A.议院的功能在于限制君权B.议院独立于政府之外C.议院是朝廷的咨议机构D.议院由民选,君民共治7.(·泰安模拟)“自权利之祸于人心,破家族,削亲权,乱男女,蔑尊卑长幼,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教治,而从事于其所谓平等自由之说。”材料反映了当时的守旧势力对哪一历史事件后社会变迁的不满()A.鸦片战争B.维新变法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8.(·南平模拟)陈独秀说“:强烈地主张废除汉字,中国文字,既难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这一认识的根源是()A.民主与科学潮流的兴起B.出于反封建思想的意图C.无产阶级革命发展的需要D.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9.(·日照模拟)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立宪救国、革命救国等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兴起,这反映出()①民族危机的加剧②救国思想的成熟③民族意识的觉醒④共和观念的普及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漳州模拟)20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A.政党力量多元化B.政权更替频繁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D.民主革命进程加速11.(·合肥模拟)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该材料主要反映了()A.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性质B.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C.上海即将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D.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12.(·长春模拟)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漳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一部历史,是乡愿与大盗结合的记录。大盗不结合乡愿,做不成皇帝;乡愿不结合大盗,做不成圣人。所以我说,真皇帝是大盗的代表,圣人是乡愿的代表。到了现在,那些皇帝与圣人的灵魂,捣复辟尊孔的鬼,自不用提,就是这些跋扈的武人,无聊的政客,哪个不是大盗与乡愿的化身呢!”——李大钊《政论家和政治家》材料二扔弃传统(以儒学为代表的旧文化旧道德)、打碎偶像(孔子)、全盘西化、民主启蒙,都仍然是为了使中国富强起来,使中国社会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