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教育内在价值2、直线课程二、简答题1、信息时代对中小学生的素质要求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什么?三、论述题结合实际,谈谈理论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第二部分中外教育史一、名词解释1、《教育漫话》2、习明纳3、“六艺”4、科学教育思潮二、简答题1、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2、简要评论杨贤江“全人生指导”的意义三、论述题什么是环境教育,结合实际谈谈环境教育的意义。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一、简答题概念学习是什么,举例说明。二、论述题华莱士的“创造四阶段”论是什么,有什么意义。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报考专业:教育硕士考试科目及代码:教育综合333第一部分教育原理一、名词解释1、教育的内在价值:教育主要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的内在价值:为了知识而教育、为了能力而学习、为了真理而学习和教育。教育育人的实质就是使人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良好思想品质,形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教育内在价值的根本。重新审视教育的价值就是强调教育的内在价值。2、直线式课程:就是把一门课程的内容组织成一条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直线式课程”这一概念一般与“螺旋式课程”并列或作比较时使用,是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论的重要思想之一,他将课程排列方式分为直线式与螺旋式两种,提出直线式课程概念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出螺旋式开除概念,即一门课程在学生不同的年级,在深广和难度上有变化性反复,并提出任何学科都能够在智育上以正确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的大胆假设。二、简答题1、简要分析信息时代对中小学生素质的要求信息化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之后,信息起主要作用的社会。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物质和能源是主要资源,所从事的大规模的物质生产。而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得的信心经济活动迅速扩大,逐渐取代工业生产活动而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信息技术在生产、科研、教育、医疗保险、企业和政府管理以及家庭中的广泛运用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刻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影响:a带来了巨大的教育变革,使课堂教学突破面授形式,可以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b学习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超越时空限制,使得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成为可能有利于构建学习型社会。c促进教育科学的发展。能够史研究者最大限度的利用信息资源,了解国内外学术动态。d教育管理便捷化e中小学生要多动手实践,养成捕捉信息的习惯,在实践中积累、丰富自己的检索知识,培养竞争意识和及时占有信息的能力。在信息获取过程中,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提高信息交流能力,拓宽获取与利用信息的途径。重视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能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提取精华,培养发现信息的敏感性。2、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为适应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而产生、发展,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具有对社会的依存性,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教育又是一种主体性的实践活动,在嫩带动的反作用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于行为选择,由此实现着教育的社会功能,并表现出自身的相对独立性。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他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性,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主要表性:A、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养的人作用于社会。B、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C、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可以在ABC里加些论述的话,自圆其说就可以。)三、论述题结合案例,论述在课堂教育中如何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是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反映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过程的规律性,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