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大学生素质训练计划(SQTP)”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大学生素质训练计划(StudentsQualityTrainingProject,以下简称SQTP),不断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和成长动力,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俱佳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特制定本办法。一、目的与意义(一)本着立德树人的根本原则,坚持德育为先,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教育,帮助他们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二)围绕学生的成长成才,建立与专业学习相配合的第二课堂训练体系。(三)学生通过组建团队、申报项目、管理实施、验收评估的过程,主动思考,探究学习,激发热情,全面提升社会能力和综合素质。二、组织机构党委学生工作部作为校级SQTP项目管理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制定项目管理办法和相关政策、落实经费、组织项目评审、评优和总结交流等工作。党委研工部和校团委配合,积极发动学生参与,整合相关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各院系(学园)成立以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为组长,以学生为主体,有少量辅导员参与的SQTP项目工作实施小组,主要负责制定院、系SQTP工作实施细则,组织本单位SQTP项目的开题、中期检查、结题答辩、项目总结和经费使用管理等工作。三、指导原则(一)立德树人原则:SQTP项目的实施是为了践行学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的理念,因此,项目应符合学校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并以促进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为根本目标。(二)学生主体原则:为真正落实大学教育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SQTP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申报、以学生为主体评审、以学生为主体实施,真正实现大学教育“Bystudents”、“Forstudents”的教育理念。(三)教师引导原则:SQTP项目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是学校为培养学生能力素质而搭建的一个重要平台,学校各类师资均应积极参与项目指导,在项目的选择、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四)注重实效原则: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有限项目经费的效用,SQTP项目既要求学生申报设计积极创新,富有特色,更要求项目实施立足实际,突出实效,能扎扎实实的为学生素质或能力提升提供相应的锻炼。四、项目申报(一)项目内容SQTP项目是关于学生成长的“梦想助推计划”,是为了帮助学生实现个体或群体能力与素质提升的愿望和梦想而设计的项目。因此,学生组织团队申报项目并获得项目支持后,其项目实施既可以针对团队内部成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升,也可以面向全体学生,以帮助更多的学生实现成长的梦想。SQTP项目重点支持学生以下素质和能力提升的项目:1、围绕学生自主学习及学业发展能力的提升;2、围绕学生社会责任及国际视野拓展能力的提升;3、围绕学生职业选择及社会发展能力的提升;4、围绕学生文化传承及礼仪素养的提升;5、围绕学生科技创新及创业能力的提升;6、围绕学生活动策划管理及领导力的提升;7、围绕学生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的提升;8、其它相关能力与素质的提升。(二)项目设计1、项目申报所选择的能力训练主题,对于学生未来成长成才有重要作用。2、SQTP项目作为一个完整的专项素质和能力训练项目,其内容设计应包括以下三个模块:一是相关能力与素质提升的理论知识模块;二是促进学生自我体验的模拟训练模块;三是实现学生理论知识内化的实践锻炼模块。(三)申报条件1、项目申报人必须为浙江大学学生。项目必须以团队形式申报,团队成员人数要求在5人(含5人)以上,其中立项负责人1名。2、项目必须邀请1名教师(或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人员)参与指导,每位教师(或专业人员)指导学生项目不得超过2项。学生作为项目申报人每人限申报1个项目,参与项目不得超过2个。3、项目申请者填写《浙江大学学生素质训练(SQTP)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和申请表》,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上交。五、项目立项学校每年组织一期校院两级SQTP项目申报。校院两级SQTP项目实行一次性评审,由各院系(学园)组织以学生为主体,少量教师参与的师生共同评审小组对学生自主申报的SQTP项目进行评审,评审结果上报学校,经学校审核批准后,确定一批优秀项目为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