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为了全面掌握我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措施。从4月中旬开始,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深入到县农业局、财政局、经作局、粮食局等十一个部门及**乡、**镇、**管理区等乡镇和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采取召开座谈会、现场察看、走访询问、实地调研等形式,对我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几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推进战略,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增加资金投入,农产品加工水平得到提升,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优势产业不断发展,龙头带动明显增强,初步形成品种较为齐全、规模不断扩大、档次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主要行业有以香精香料、粮食、茶叶、丝绸、果业种植、油面、糕点烘焙、肉制品、蔬菜等为主的加工生产。其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农产品加工企业得到发展。坚持引进与培育、改造与创新结合,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全县共培育出各类农产品加工业百余家,其中:大米加工34家,香精香料42家(已投产的26家),桶装水生产3家,蚕丝绸加工2家,茶叶加工8家,速冻肉制品加工1家,淀粉糖生产1家,挂面谷粉加工1家,糕点烘焙2家,炒货坚果1家,食品添加剂生产2家、糙米酵素1家。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有限公司、**金铭丝绸有限公司、**天香林业开发有限公司、**思派思化工香料有限公司),市级龙头企业6家(**生物有限公司、****农特产开发有限公司、**依思特香料化工有限公司、**老农民食品有限公司、金溪**有限公司、**金乔实业有限公司)。另有食品小作坊163家(主要加工粮油、茶叶、油面、藕丝糖、酒水、豆腐等)。(二)农产品品牌意识有了增强。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申报农业“三品一标”。目前,全县有:有机食品4个,绿色食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10个,**省著名商标10个,农产品的第1页共8页品牌价值得到一定的提升。如“森和兴贡面厂”拥有商务部颁发的“中华老字号”冠名和**省商务厅颁发的“**老字号”冠名;40余家企业获得国家颁发的qs生产许可证。**、**等凭着绿色食品品牌与上海、福建、广东等国内知名企业签订销售合同,产品远销省内外;金铭丝绸、智泰丝绸等龙头企业,年消化鲜蚕茧2600吨,生产的白厂丝近300吨,质量均达4a以上,其产品远销欧美国家。(三)农业产业化合作机制逐步建立。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协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带动一大批与企业关联的“板块”。如全县茶叶种植面积约7000亩,主要分布在秀谷、石门、何源、对桥、**管理区等地,有茶叶加工企业8家,大都以“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经营,年产茗茶40吨、珠茶5000吨,其中,有20吨左右的明前茶在本地加工成绿茶,其它的都是以鲜叶或珠茶形式销往杭州、广州等地。**有限公司采用“订单农业”方式,带动300多户桔农致富,农户户均增收3200元;龙华实业有限公司采取“包种子、包技术、包收购”的方式,发展种、养植加工基地;华福米业走订单农业发展的路子,带动300余人就业。(四)农产品加工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大。几年来,县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积极完善农产品加工业扶持措施,20XX年共发放各项涉农补贴资金近千万元,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新上深加工项目进行重点扶持;税收政策方面,国税部门积极落实农产品初加工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并率先在天然香料行业推行农产品核定扣除试点;金融机构在业务范围内适当扩大农产品加工担保业务规模,为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增信,到目前为止,农商银行对农产品企业的贷款金额达7590万元。通过以上做法,撬动企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0万元建立蜜桔大棚2亩,进行蜜桔留树贮藏保鲜,并投资100万元新建加工冷库;味冠食品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建立厂房、加工冷库,年可加工产品9000吨,研发各种肉串精品系列10余种,在全国建立了10多个连锁经营网点;龙华实业有限公司准备增加鸡蛋加工生产线,可年产鸡蛋4672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