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民增收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一、农民半年收入情况今年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围绕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通过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大力实施农村“三大”工程,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县上半年实现农业增加值5.2亿元,同比增加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96元,同比增加231元,增长11.2%,增幅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11.3%)。二、农民增收的构成和特点据统计分析,今年上半年全县农民增收人均231元的构成是:工资性收入同比增加152元,增长17.8%(去年同期12.4%);家庭经营性收入同比增加67元,增长7.1%(去年同期7.4%),其它收入同比增加12元,增长4.5%(去年同期23.5%)。其构成有以下特点:(一)收入构成变化,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构成中,工资性收入占其总数的43.9%,家庭经营性收入占43.9%,其它收入占12.2%。根据统计数据,2002—2005年1—6月农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连年呈现增长的趋势(见表1),同比增加值和增长幅度也均在上升,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显著增大,工资性收入正在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二)种植、养殖业收入下降,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平缓。家庭经营性收入在上半年农民总收入中占43.9%,增收额度与去年同期相近,但增幅略有降低。其中,由于在家庭经营性收入中占较大比重的种植业、养殖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幅小,尽管家庭经营性收入中来自加工、建筑、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项收入均比同期有较大幅度地增长,但其基数较小,在家庭经营性收入中权重较轻,仅约占家庭经营性收入的30%,对家庭经营性收入增减影响较小。因此,种植、养殖业收入的下降直接影响了家庭经营性收入。(三)农资价格上涨,冲抵了种植业的效益。第1页共7页今年上半年种植业较去年同期相比,人均增收13元,仅占农民半年人均增收的5.6%(去年同期15.2%),增长幅度小于去年。主要原因除农产品价格有回落外,农资产品价格上涨抵消了部(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份种植业的效益。据调查,今年上半年种植业的主要生产资料种子、化肥、农药价格上涨,高的上涨一倍以上,低的也上涨20—30%。通过对近年种植生产费用的调查比较,今年上半年种植生产费用明显高于往年(表2),农民种植业成本增高,收益下降,增产不增收或增收小。不同年份1—6月农民纯收入比较表一年份收入类别2002200320042005元占∑%元占∑%元占∑%比上年±元占∑%比上年±元%第2页共7页元%⒈工资性69239.376141.085541.49412.4100743.915217.8⒉农民经营性90351.387747.394245.6657.4100943.9677.1⑴种植业53730.552328.2第3页共7页55526.8326.156824.7132.3⑵畜牧业1397.91297.01406.8118.51396.1-1-0.7⑶非种养业22712.922512.124712.02210.530213.155第4页共7页22.3⒊其它1659.421711.726813.05123.528012.2124.5合计(∑)17601855206521011.3229623111.2三、农民增收的途径和措施今年全县农业增加值要增长6.0%,农民人均纯收入要增长10.0%,要完成这一目标,既有压力,也有潜力。要充分挖掘和发挥能促进农民增收的潜力,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着力采取对应的措施,多渠道确保农民的收入稳定增加,才能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农业和农民增收的目标任务。(一)积极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多途径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一是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支持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农民就地转移,增加务工收入;二是继第5页共7页续抓好农村劳务输出,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县外、省外以及国外输出转移,增加工资性收入;三是推进以农家旅游、商饮、运输等服务业主的第三产业发展,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中非种养业收入比重,多途径、多渠道地增加农民收入。(二)全力抓好种植、养殖业,稳定农民的基本收入。目前农民的收入中,种植业和养殖业收入仍占全年收入的30%以上,是多数农民的基本收入,种养业的发展可以普遍带动农民增收。一是要抓好当前大春粮、经作物的田间管理,增加单产,防灾减灾夺丰收,稳定收入;二是提前做好晚秋生产准备,充分利用晚秋光热资源,抓好秋季蔬菜生产,增加种植业收入;三是在抓好当前畜牧业疫病防控工作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