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组织会员制度为了更好的组织和进行公益活动,帮助他人,经爱心联盟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爱心联盟将成立会员制,我们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每个成员都有选择成为会员权利,成为会员后需自愿承担会费每人每年30元人民币,作为联盟组织的各项爱心活动的经费,联盟会费的支出除了定制会旗,会章等一小部分花费外,其余将全部用做公益活动中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合理的安排每一项款项,希望我们的爱心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之人,您少抽两包烟,少喝两杯酒,您就可以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增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别人,成就自己。具体收费办法如下:1、联盟组织成员可自愿选择成为会员,成为会员每人每年向联盟自愿交纳30元做为爱心活动组织经费。2、如果您是在校学生可以凭有效证件向联盟提出申请,通过后可减免10元3、本着透明,公平的原则,会费的支出款项会在每次活动结束后及时的以报表形式发布在群空间内和大河论坛驻马店版,大家可以共同监督。4、如果会员觉得所交纳的会费,在联盟支出的方式与您的想法有所出入时,那么您可以在您交会费之日起15天内向联盟秘书处和财务部提出申请,通过后可全额退回你的会费。5、会员将参与爱心联盟的全部事务的讨论,参加组织领导的选举和被选举,监督会费的支出使用情况,将在年终评选优秀会员和爱心大使会员等荣誉称号。第二篇:企业公益与公益组织公益企业公益与公益组织公益企业参与公益主要通过在企业内部设立相关部门或赋予既有部门职能开展公益活动,或者成立非公募基金会参与公益事业。企业参与公益与专业的公益组织(如国内众多知名公募基金会)有何不同。首先是专业程度不同。企业参与公益的专业局限性决定了对外捐赠的效能发挥无法与公益组织相比,从资源最优配置和第1页共5页效用最大化的角度考虑,企业实施公益活动的最优选择应当是将自有公益资源直接配置到专业公益组织,通过委托公益组织实施公益项目或参与既有公益项目的方式开展公益活动。其次是行为限制不同。公益组织不可能从事所有的公益事业,因而必须有特定的业务范围。而企业参与公益活动并不受业务范围限制,理论上可以从事所有的公益事业。无业务范围限制表面看起来自由,但也容易造成企业公益难于产生广泛影响力。因为选择范围不限,容易为外界干扰或左右,导致公益项目繁杂,公益资源分散,难于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公益品牌。第三是行为目标不同。企业参与公益事业与公益组织一样都具有第三次分配的一般意义。但公益组织的行为目标主要在于增进社会福祉,为组织自身考虑也仅在于提升公益竞争力,从而转化为筹资能力、社会影响力的提升,最终目标仍在于提升自身增进社会福祉的能力。而企业参与公益事业,需要更多考虑捐赠的营销作用,通过公益事业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拓展市场占有率、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提升企业知名度的目的。第四是评价标准不同。在评价参与公益的成效时,对公益组织而言更多要看其项目的成效,以项目的规范性、合理性和效用性作为主要评价标准。但对于企业而言,要以是否提高企业竞争力、拓展市场占有率、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提升企业知名度为标准,企业内部相关工作机构对于企业而言才有了真正的价值。这也就是众多跨国企业能够将公益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围绕公益拟定出与企业经营业务相关的主题,并制定出系统、详尽的公关计划与营销策略,以最终谋求捐赠的利益最大化的原因。既然公益需要服务于公司的商业目的,就需要考虑公益决策的商业属性。而国企捐赠一般都是利他型的,功利主义色彩较少,很少去开发一些与企业关键利益相关者密切相关的慈善领域,因而使该职能在企业中的地位难于凸显。明确企业公益与公益组织公益的区别,至少在以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在面对强制性外部捐赠要求时,因企业在项目选择上基本没有自主性,此时将捐赠委托专业机构实施是优先选择。第2页共5页第二,对企业参与公益机构而言,努力目标不外两个。一是做到规范化,避免项目出现法律或道德风险;二是做到品牌化,以项目辨识度的提高促进企业辨识度的提升。第三,在各类公益奖项评比中,对于不同主体实施的不同项目应适用不同的标准,不能简单将其归为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