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4-5分钟)1、揭题,读题。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14、我的战友邱少云。2、复习生字词师(出示课件):生字词都认识了吗?开火车检测,请这一列火车,起——这列火车再来开一开——(指明三列)师:同学们都读对了,看来上节课对生字词的学习把握得不错。4、复习主要内容师:现在我们来回想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本文主要写了1952年10月12日,为了夺下391高地,我的战友邱少云(潜伏隐蔽时纹丝不动,直到)在烈火中英勇牺牲的事。)(指名1-2个学生)师:同意吗?请用你们的手势来告诉老师。二、品读感悟(一)、细读课文,体会品质1、过渡:师:通过上节课的读书,你认为邱少云是个怎样的战士?2、生答(预设:邱少云是个伟大的战士。邱少云是个严格遵守纪律的战士。邱少云是个坚强的战士。)3、师:快速浏览课文,文中的哪个词语最能表现邱少云的光辉形象?生答(纹丝不动)4、教师板书:“邱少云纹丝不动”。【纹丝不动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5、师:潜伏时为什么必须做到“纹丝不动”?6、生默读后指名答。(PPT出示:课文段落:“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的地方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到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到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敌人居高临下,当然很容易发现我们。”)【要指导一下读】7.邱少云在火中怎样做到“纹丝不动”的,文中第几自然段进行了描述?8、生答(第8自然段)。9、师PPT出示第8自然段:齐读一次10.再次默读段落,边读边划出哪句话最能表现邱少云在火中“纹丝不动”?12、生找后2人小组交流。(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13、师:这是一个什么句?14.生15.师:为什么要把邱少云比作千斤巨石?16、生思考后答(预设:生1:邱少云象千斤巨石一样一动不动,甚至都感觉不到他的呼吸。生2:而且他的意志象千斤巨石一样坚定。15、师:是呀!你们说得都没有错!邱少云,千斤巨石,它们都不怕烈火焚烧,它们在烈火焚烧时都不会发出一声呻吟,都不会挪动一寸地方。但是,同学们,请不要忘记,巨石是一块石头呀,是没有生命的石头呀!而邱少云是一个人啊!一个活生生的人啊!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啊!一个人怎么能够忍受烈火烧身的巨大痛苦呢?(出示课件邱少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的插图)请大家看大屏幕,大家注意看他的眼睛,他的嘴唇,他的手指。师:你看到了什么?16、生答(预设:生1:我看到邱少云非常痛苦。生2:我看到邱少云邱少云在咬紧牙关,他在坚持着,他非常勇敢。生3:我看到邱少云的手指插进了泥土里,我想他的身上十分疼,但是他纹丝不动。)17、师:平时生活中,你有被火烧过、被开水烫过的经历吗?当时你的反应是什么?生答(有。生1:我大声地叫。生2:我哭了。生3:我赶快用凉水浇。)18、师:邱少云具有自救的能力吗?此时此刻,邱少云能自救吗?预设:(生答(邱少云有自救的能力,但是此时此刻,他不能自救。)师:邱少云是钢打铁铸的吗?生:不是。19、师:邱少云和我们一样,也是血肉之躯!那他为什么要强忍火烧的剧痛,像“千斤巨石”般“纹丝不动”呢?换句话说,不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预设:(生(朗读课文)“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就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师:391高地还能拿下吗?生:不能。师:战线还能往南推移吗?生:不能。师:抗美援朝的战争还能取得胜利吗?生:不能。师:你体会到什么?生:邱少云他们必须要严守纪律。)20、师:邱少云宁愿牺牲,也要纹丝不动。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邱少云?是什么精神在鼓舞着邱少云?谁能用书上的话回答?预设:生:(大声朗读)“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象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21引读重点句(配乐):预设:(师:熊熊的烈火,就这么无情的燃烧着,燃烧着邱少云的血肉之躯。五分钟过去了——读生:(朗读)“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象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