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会参与课程建设,优化配置课程资源VIP免费

学会参与课程建设,优化配置课程资源_第1页
1/4
学会参与课程建设,优化配置课程资源_第2页
2/4
学会参与课程建设,优化配置课程资源_第3页
3/4
学会参与课程建设,优化配置课程资源新课程倡导一种课程共建的文化。这种文化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定位,要求教师不再只是由专家编写的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及家长、社会人士等一起共同建构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师再也不只是“教书匠”,而是一批拥有正确教育观念、勤于反思、善于合作的探究者。新课程强调教师通过参与课程开发和建设,改变教师的课堂专业生活方式,提升课程开发意识,掌握课程开发技术,学会优化配置课程资源,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新课程提出的要求,使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为此,校本研修应当关注和解决教师角色转变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需求。1.注重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责任意识新课程把教师作为与专家、学生及家长、社会人士等一起共同建构新课程的合作者,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赋予教师前所有未有的责任。这种开放性的课程建设观,把课程的建设者由过去单一的专家群体,扩展到一个非常广泛的课程建设团队。在这个团队中,教师并不是一个普通合作者角色,而是课程的具体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处在承上(专家)启下(学生)、联系家长、走向社会、继往开来的课程资源优化配置整合的课程建设中心地位。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创造性的劳动,课程建设将难以维继甚至失败。因此,在校本研修活动中,一定要组织教师开展学习讨论,充分认识到教师在课程建设工程中承担的历史重任,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以积极的态度、充沛的精力和创新的激情,投入到课程建设工程之中。2.注重帮助教师明确课程建设任务作为一线教师,具体要承担哪些课程建设任务呢?这是一个有待理清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根据新课程设计的“三级课程”管理的思路,探讨教师在课程共建中职责任务。(1)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学校实施的全部课程体系中的主体部分,其课程学科结构、课程标准均由国家制定,课程的主要资源——教科书由国家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相关的课程资源也要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配置。因此,教师作为国家课程的实施者角色不应有实质性的改变。但是,教师是被动教条地照本宣科地实施国家课程,还是主动联系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呢?我们应当看到,新课程强调要“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中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新课程在这里提出的“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等等,就得依靠教师积极主动的创造性教学才有可能做得到。近年来,与新课程标准配套的科教科书为了充分体现这一要求,在知识内容选择和学习任务设计中,都比较注重要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学习和运用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因此,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恰当地补充有助于学生学好国家课程的学习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多样性地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运用新的学习方式学好国家课程,应当是教师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的首要任务。(2)参与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和教材建设。地方课程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课程。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和教材建设使课程建设平台下移,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参与课程建设提供了舞台。尽管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优化配置主要是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组织实施的但在课程开发实践过程中,广大中小学教师仍然是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力军。以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发的地方课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为例,参与课程开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有38人,占总人数的91%。有关实证研究显示,一线教师在有关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参与地方课程资源开发,有助于转变我国教师心目中只有教材教学,没有课程开发的观念;有助于转变和丰富教师的角色地位;有助于尊重和落实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是教师真正成为实施课程的主人;有助于强化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调动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3)积极主动地参与校本课程建设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由学校管理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主阵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学会参与课程建设,优化配置课程资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