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组织为群众服务能力的思考一、基本情况**市区街道党工委组建于2003年9月,现有6个社区,人口50548人,社区内共有驻区单位123个,驻区企业29个。共有17个党支部,493名党员。二、现状与问题一是经济基础弱,底子薄。街道社区成立之初曾一度无办公场所,无办公经费,后经多方协调沟通,采取了政府划拨、资源共享等方式为社区解决了办公场所。每年由市财政为每个社区划拨2000元的办公经费,没有其他固定资产获取收益。二是社区服务领域有待拓宽。目前社区服务领域仅限于社区本身的业务范围所提供的无偿服务,而缺少居民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等项目服务实体,且从业人员数量少,技术水平低,没有统一的组织。住宅维修、卫生保洁、小区治安成了社区居民最关心、最头疼的事情;居民群众很关心的金融保险、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教育等服务项目还没有普及,居民群众就近就地获取服务比较困难;政府一些政策性法规、惠民政策都要去有关职能部门咨询方能了解掌握。三是街道社区党组织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的意识不强。街道社区党组织作为社区建设的领导核心,肩负着重要的职责,部分社区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方针学习、党员先锋模范等发挥较好,但对如何发展社区集体经济的意识淡薄,只等输血,不会造血,存有“等、靠、要”思想,缺少“出售服务”意识四是街道社区党组织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的渠道不多。街道社区的经济来源渠道主要是财政拨款。近年来,政府在社区建设中虽增加了一定的投入,但政府投入和社区实际经费需求之间尚有缺口,仅靠“财政拨一点、别人给一点、自己筹一点”的办法,难已满足社区充分开展各项工作的需求。五是街道社区党组织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的措施不够。目前,街道社区服务现状为无偿的多、有偿的少、义务服务多,收费服务少,缺少“创新增收”措施和办法。第1页共3页三、对策与建议一要从“等服务”向“找服务”转变,提高发展社区集体经济的主动性。各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应转变过去那种“以坐班为主,等群众上门反映问题、要求服务”的工作方式,把社区再细化几个责任区,组织人员主动上门找群众,以“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愁、连百家心”为服务目标,了解居民真正的需求和最需要的服务,千方百计解决社区居民“想、盼、愁、忧、难”问题,结合实际研究制定符合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的计划与规划,做到群众需要什么我做什么,群众想要什么我给什么,把细致服务和党组织关怀送上门,比如:有部分中小学学生,由于父母工作繁忙,中午或晚上无法正常接送孩子和为孩子提供用餐,社区可组织人力,选择在学校附近地段开设小课桌和小饭桌,提供用餐的同时,照看学生写作业,做功课。可根据时间收费,达到增收又增情的效果;组织辖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成立社区家政服务公司,为居民提供保姆、清洁、维修等有偿服务;利用社区对辖区情况比较熟悉,能够及时掌握居民婚丧嫁娶的信息的优势,适时推介礼仪服务,出租各种器械和备品,盈利创收。二要从“单一服务”向“多功能服务”转变,拓展服务增收渠道。社区党组织要立足实际,不断拓宽服务范围,扩大服务规模,完善服务功能,从过去单纯的家庭保洁、代办服务逐步向家庭饮食、保健、教育、维修、咨询、信息等内容丰富、项目齐全的网络式服务扩展,通过制定严格的“接待、服务、收费”规章制度,形成统一的“一条龙”服务管理体系,兴办符合城市规划、有利于加强基础管理的城市管理型经济,如车辆管理、绿化保养、环卫保洁等。三要从“自力更生”向“联合增收”转变,切实壮大社区集体经济。为动员社会力量发展社区集体经济,各社区要加强与驻区党政单位、企业密切联系,采取驻区单位出资、社区出力的办法发展集体经济。一方面,利用社区工作范围广、人员多、易贴近居民的优势,动员各阶层力量为驻区单位、企业提供诸如业务宣传、信息宣传、产品宣传等有偿服务,依靠“费随事转”的形式增加收入;另一方面通过组织人力承担驻区单第2页共3页位诸如环境美化、临时用工、中介服务等有偿服务或组织人力通过为驻区企业单位提供生产原料、帮助销售产品等形式增加收入。四要从“授人以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