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安排:3课时第1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特点2、能力目标:学会观察和分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和各生态系统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学方法: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特点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教学用具:生态系统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你能描述“美丽的秋天”、“收获的季节”。结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引出生态系统的概念。用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色。复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与环境的统一体。二、观察池塘生态系统组织学生观察P28池塘生态系统模式图,分小组讨论。1、池塘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池塘中的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关系4、池塘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的废物都到哪里去了?这与哪些生物有关系?小组讨论,完成P29表格交流讨论结果。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观察池塘生态系统引导学生概括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以及各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何种角色?它们之间有何关系?小组交流,概括。阳光非生物空气生态成分水系统绿色植物—生产者生物动物—消费者成分微生物—分解者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分之间是相互依存的三、巩固展示其他生态系统图片,引导学生按上述方法分析图片中的各种组成成分每小组选择一幅图片,仔细观察、讨论,可仿照P29的表格填写。全班交流。四、小结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分之间象一张大网,“牵一发而动全身”,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成缕的联系,缺一不可。交流学习体会。五、拓展模仿课本中的“池塘生态系统模式图”,收集图片剪拼一幅其他生态系统模式图。在图中尽可能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表示出来。第2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进一步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特点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调查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科学调查过程,感受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和各生态系统之间的密切联系,树立生物与环境不可分割的观念。教学方法: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特点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教学用具:生态系统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组织学生交流上节课的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复习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交流“生态系统模式图”,进一步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二、调查一个生态系统(一)指导学生怎样进行调查(参照前面的科学探究的过程)1、调查目的2、材料用具3、方法指导(1)制定计划(2)实施调查(3)做好调查记录4、归类整理指导学生整理调查材料,根据材料写出调查报告。(课后完成)回顾科学探究的过程。明确调查目的、对象。了解调查工具的使用方法及作用。小组讨论、交流,制定计划,明确分工及合作。小组展开调查实事求是记录调查结果学会撰写调查报告(课后完成)三、小结调查方法及步骤你学会了吗?在调查过程中有何收获或启示?全班交流。四、作业选择P33图2-6中任一种图片,上网查询相关资料,了解这种生态系统的组成、特点,并作简要分析第3节第4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第3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生态系统的类型2、能力目标:通过网络学习的能力和资料分析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和各生态系统之间的密切联系,树立生物与环境不可分割的观念。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类型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教学用具:生态系统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1、组织学生交流所调查的生态系统并进行分析。进一步巩固生态系统的组成。2、在调查过程中有哪些收获?有哪些不足?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交流课外调查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及调查中的收获和感受。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二、分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组织学生交流上网查询的P33页的图片资料,认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讨论:1、各生态系统在组成成分上有何共同之处?各自有何特点。2、你还查询了其他类型的生态系统吗?交流课前的上网查询的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