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三足鼎立局面VIP免费

三足鼎立局面_第1页
1/6
三足鼎立局面_第2页
2/6
三足鼎立局面_第3页
3/6
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1.识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结果,理解两次战争的特点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2.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建国时间,国号和都城,理解鼎立局面的形成和影响。3.理解诸葛亮的外交政策,进一步提高用历史唯物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4.初步培养评价战争的能力和透过现象抓本质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导入新课。2.播放《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片断,让学生感受战争场面和人物性格。3.通过列表比较魏蜀吴三国的建国时间等知识。4.通过观观察三国鼎立形势图了解三国形势。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历史发展的作用。2.树立初步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唯物主义观,把全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第一标准。【重点难点】重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难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影响及三国关系【授课类型】新课【教学准备】备课及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结合【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教师引导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吗?(学生回答后继续引导)你们最熟悉或最喜欢的剧中人物都有哪些?曹操是什么时期的人物呀?学生如果答是三国,教师则抓住机会纠正老师进一步引导出学生对曹操的评价:有可能说曹操是军事家、政治家、诗人或者说他多疑、狡诈,是一位奸臣等等,在学生的发言和讨论中,教师指出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人物和历史上的故事人物是有区别的,那么曹操与三国是怎样的关系呢?东汉末年都发生了哪些事呢?让我们来进入今天的新课。(出示课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学习新课:(教师引导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西汉之后东汉建立,东汉末年,中央政权名存实亡,众多军阀各据一方,互相兼并,连年混战。于是,在袁绍和曹操之间发生了战争。(课件显示标题)一、从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课件显示曹操头像)简介曹操并让学生阅读小字部分,找出他为统一北方所做的准备,军事上组成精锐队伍、农业上开垦荒地、实行屯田保证粮食供应,稳定军心民心,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力量逐渐强大,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让学生读教材上的“读一读”,了解曹操是个重用人才的人。(组织学生阅读官渡之战的介绍,师生共同完成下列问题):(课件显示)官渡之战性质?军阀混战官渡之战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官渡之战的影响?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曹操取胜原因?1政治谋略得当2重视人才3重视经济4军事才能出众、战略战术得当(教师引导过渡)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实力进一步壮大。为统一全国,曹操大举进攻南方。而在南方,孙权、刘备组成联军,有力阻击了曹操的进攻。其中,赤壁之战就是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只不过这一次是曹操大败,为什么呢?(出示赤壁之战示意图课件,向学生简介战争形势与过程。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片断,组织学生观看。)(观看完毕后,师生共同探讨下列问题):赤壁之战性质?军阀混战赤壁之战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赤壁之战影响?为三国鼎立打下基础孙、刘联军取胜原因?1组成联军壮大实力,战略得当2采用火攻,战术得当3利用气候、地理等条件4曹操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且骄傲自满、松懈轻敌并且战术失误。(教师引导过渡)赤壁之战后,曹操元气大伤,势力只局限在北方,统一全国的目标已无法实现。孙权巩固了在江南的地位,刘备据占西南(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区,还占有今天四川,云南等地方)。三国鼎立局面由此形成。二、魏、蜀、吴的建立(课件显示)(指导学生看书,并按下面问题整理,师生共同整理,形成简明知识点,并用课件显示)㈠三国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国号、都成分别是什么?建立时间建立者国号都成220年曹丕魏洛阳221年刘备蜀成都229年孙权吴建业(教师强调魏国的建立者是曹丕,所以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曹操也没称帝,他是在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帝的)㈡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三足鼎立局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