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上,从周秦至明清。相继有十一个王朝,期间,王朝治世和盛世的出现,作为画卷上的亮点,历来备受人们的关注。 文景之治(前 180 年~前 141 年):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朝廷推崇黄老治术,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文景时期,继续执行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使国家政治清明、经济进展,为西汉王朝的兴盛奠定了基础。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进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这是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 汉武盛世(公元前 141 年~公元前 87 年): 汉武盛世是西汉的全盛时期,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等,在这一时期都有相当程度的进展。汉武帝即位之初,一方面政治形势比较稳定,国家经济状况也相当好,另一方面诸侯王国的分裂因素依旧存在,潜在威胁还不小。所以,他在继续推行景帝各项政策的同时,实行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开启了中国文明富强的序幕。汉武帝时代的政治体制、经济形式和文化格局,对后世留下相当重要的历史影响。 昭宣中兴(公元前 87 年至前 48 年): 昭宣中兴指的是西汉汉昭帝和汉宣帝时代,当时的西汉处于恢复性稳定及进展阶段。昭宣二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继续实行汉武帝以来的政策,着力整顿吏治,任用贤能,贤相循吏辈出。为维护法律正常行使,汉宣帝设置治御史以审核廷尉量刑轻重;设廷尉平至地方鞠狱,规定郡国呈报狱囚被笞瘐死名数,重视民命之余又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此外汉宣帝又召集著名儒生在未央宫讲论五经异同。昭宣时这些政治、经济措施的实行,使一度国力衰退的西汉王朝又兴盛起来。 光武中兴(公元 25 年--公元 57 年): 又称建武盛世,是东汉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由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亲自开创。汉光武帝刘秀以柔道治天下,实行一系列措施,恢复、进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汉光武帝作为一代明君,他所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既维护了东汉封建统治,也维护了国家统一,与民休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进展。由于以上种种措施,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因刘秀谥号为光武,所以称此时期为光武中兴。 开皇之治(公元 581 年~公元 600 年): 隋文帝的开皇之治是隋朝初期经济复苏的一个盛世。东汉灭亡后,中国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