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地发挥大学生社团育人功能之探讨【摘要】社团活动载体是影响社团育人效果的重要因素,文章从社团的定位、活动开发等方面探讨了在新媒体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微博、微信等新手段提高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关键词】社团活动;新媒体;载体2020年8月26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学生社团是体现意见精神的需要而成立的组织,具备辅助专业学科学习、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综合能力、自主育人的功能,对高校的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校风学风建设、大学精神的培育、人文素质的提高、学校品味的提升以及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都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近年来,高校在社团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然而,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也在逐渐减退,学生参与的动机不强,社团活动也很难体现出应有的效果。从以往的实践和研究来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功利性需求、社团自身的吸引力不足、社团管理与制度建设不完善、大部分社团不具备专业指导等,导致在以后的活动中吸引力不足,影响了社团功能的发挥。我们认为,为了更好地发挥社团育人功能,更多地应该从社团的定位以及有效活动载体上来进行梳理与探索,为社团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一、准确定位社团本质,突出学习和交流为主旨学生社团是为了实现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要注重社团学习与交流这一基本功能的发挥,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和机会,提供学习资源,提升学习和交流的质量。二、参与学校现有的相关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活动,充分展示、锻炼与交流学生社团应该更好地与学校现有的与自身相关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抓住大的环境带来的机会,积极地去展示和锻炼,充分发挥社团培养和储备人才的作用。如科技类的社团,可以更好地与“挑战杯”大赛、“创新创意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相结合,在参与的过程中,发挥社团的积极作用,实现社团与专业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及综合能力的提高。三、打造自己的品牌活动,提高活动的品质和影响力每一个社团都应该打造系列具有彰显自身特色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活动,这需要社团工作人员及成员深刻理解本社团的内涵,分析社团成员的兴趣及发展需求,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使学生在这样的一系列品牌活动中找到自己需要学习和努力的方向,同时也成为学生学习的牵引力,长期的学习与活动中,培养出带有社团特色的人才。四、积极利用新媒体这一有效的载体新媒体指的是具有网络传播性、实时性、能够迅速在人群中传播的特定媒体。从近几年的发展形势来看,新媒体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尤其是在高校大学生中间。微信、微博、qq覆盖率在大学生中变得更加普遍。纵览当前的新媒体影响下的校园,手机控、低头族和屏控者越来越多,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大学生依赖于手机上的交流,进而导致对集体活动的参与减退。既然这是一种主流趋势,我们很难对之进行改变,那么我们在学生管理中就应该做到跟进潮流,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当前的这种形式特点。一方面,充分利用新媒体这一交流、宣传、活动平台,作为社团实体平台之外的另一重要活动平台,可以结合新媒体的优势与特点,成分发挥它的交流、宣传作用,也深入开发与新媒体为载体的社团活动,充分利用它的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广泛性与交互性。另一方面,可以尝试创建一些虚拟社团,成员们在虚拟的空间里开展活动,这样的社团组织活动空间扩展了,信息交流速度加快了,信息容量增强了,更使得社团的组织运行和管理手段灵活多样。同时更为主要的是这样的社团由于交流的及时性,参与成员的投入性,使得更加多样的思维进行碰撞,促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