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中高校德育创新问题的思考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深,教育国际化发展日益成熟,中外合作办学逐渐成为教育改革新模式,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在德育工作方面更为突出。为了探讨中外合作办学中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外合作办学中高校学生群体的主要特点,然后再阐述中外合作办学中高校德育工作的必要性,重点探讨了中外合作办学中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对策,希望能有效改善当前德育现状,促进中外合作办学的进一步发展。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德育;创新现如今,我国各大高校的办学领域日益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教育事业国际化趋势不断发展,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加丰富、更加多元化的教育资源,为教育环境与办学模式带来巨大變化,同时为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环境,也对其思想道德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现阶段,如何做好高校学生德育工作成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中外合作办学中高校德育创新问题展开详细探讨。一、中外合作办学中高校学生群体的主要特点(一)政治信仰坚定,价值取向自我化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学生而言,他们的政治信仰坚定,政治态度积极,关注社会的发展,且民族责任感强烈,在国家遭遇灾难时,愿意伸出援手,助国家一臂之力。在价值取向方面,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贴合,但其自我化程度较为突出,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关注社会给予其尊重与一定的回报。同时,在理想追求方面,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关注精神享受与心理享受。(二)自我意识强,易情绪化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学生知识积累不断增加,抽象思维能力日益发展,思维批判性日渐突出,对待周围事物的看法存在较强的批判性,自我意识较强,缺乏一定的自控力。虽然能够以所学专业为指导规划自己的未来,但因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自身知识与经验积累不足,社会能力有所欠缺,且在面对问题时,往往容易情绪化,无法用理智对情感产生有效约束。二、中外合作办学中高校德育工作的必要性(一)避免大学生思想受到不良观念的腐蚀对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而言,与我国公办教育模式、民办教育模式相区别,存在较大的特殊性。该办学模式的办学主体由中外双方构成,因此在教育宗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材选择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此期间,中外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这在为高等教育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德育工作带来一定冲击。具体而言,在办学过程中,西方文化不断渗透到教育教学中,西方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及生活方式等逐渐对大学生产生影响,意志薄弱的大学生在不健康的思想观念影响下,价值观产生变化,甚至逐渐走向堕落,对其未来发展产生严重影响。(二)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而言,其办学宗旨在于培养外语水平高、创新能力强且熟练掌握国外某行业专业知识的高级专业人才,因此,德育工作紧紧围绕这一办学宗旨而展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成长规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了解本专业所在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国际趋势,对职业生涯进行科学规划,在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时,增强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三)教育环境特殊,为学生提供正确指引一般而言,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合作伙伴多为西方发达国家,在中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过程中,社会主义思想与资本主义思想相互碰撞,为学生带来一定的思想影响。一方面,学生可以学习到西方先进的知识与技术;另一方面,学生因社会阅历少,对新事物、新思想的接受能力强,因此很容易受到西方观念的影响。高校德育工作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强化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为学生提供正确指引,树立学生正确的是非观,使其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坚固思想防线。三、中外合作办学中高校德育创新对策(一)渗透感恩教育对于中外合作办学中高校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