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德育”:提升德育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不少问题和盲区,德育工作者主观上急于求成,盼望立竿见影、一教永逸的现象比较普遍。如体罚形式多样越来越巧妙,“心罚”花样百出越来越显性。甚至有的德育方式是对学生成长的摧残,如女生头发不合校规,三次撵出校门,最后自杀了断。高三学生迟到,罚款交学生干部,却用于给老师购买教师节礼品等。教育人行走得太快,以致把教育本真都丢在了后面。客观上,德育工作者不真正不完全懂今天的孩子,“用一把钥匙开多把锁”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打架,老师首先一阵训斥道:他和你有杀父之仇还是有其他之恨!这种成人化的套话训斥于学生无益。另外,如孩子综合素质的养成、青春期特殊个性的学生教育、青春期心理辅导、青春期性教育等德育疑难问题始终久拖不决,导致德育的有效性不足。一、“慢德育”模式的内涵与目标教育首先是传承,同时需要与时俱进,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教育环境下不时审视教育对象,以人为本,改革创新。慢德育,是一种教育态度,是积极的守望、健康的心态和对教育的高度自信。有这样一位老教师,当着家长面怒斥一调皮学生:“你的孩子管教不好,长大了要当偷窃犯、杀人犯、强奸犯……”家长冷冷回了一句:“你怎么知道他长大了要当强奸犯。”老师语塞,这个学生长大后并没有如老师所说,而是当了一个很有责任心的部门领导。相信教育有痕,以启发的智慧和平和的耐心,等待孩子长大,就是教师的天职。慢德育,是一种教育艺术,是对教育对象的慢解、对教育事件的慢处和对教育过程的慢候。有这样一个“男人婆”高中女生,很叛逆,凡与她价值观相左的事件都会搅和、反对,因与女同学关系不和,一气之下剃个光头,轰动全校。未及高考提前离校,班主任长长松了口气。同学告诉老师:这个女生幼时父母离异,母亲生活窘迫且脾气暴躁,继父嫌弃,经常挨打,每次在学校犯了错误,都躲在同学家里不敢回家。班主任顿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感内疚,后悔没有仔细了解分析帮扶她。如果慢解教育对象,是不是已经把准脉、下对药、医好病了?慢德育,是一种教育哲学,“慢”到符合学生成长的节奏上来、“慢”到符合教育规律上来。某男生留耳发,德育主任批评他时发现他反应不正常,请出教室耐心询问,原来是耳朵有残疾。一段时间后,他的长发又飘起来了,新班主任很智慧,借点名认识学生之际幽默地问他:“你是男生还是女生,我怎么看不出来?”同学们一阵捧腹大笑,有同学用英语说:“他既不是男的也不是女的。”那同学也不好意思起来,很快把头发理合适了。观察学生,尊重学生,允许犯错,允许反复,及时抛出正面引导力,注意发挥集体的约束力,积极运用同伴的影响力,才能低耗高效地解决教育个案问题。慢德育,是一种教育智慧,是深思和熟虑、是低碳与环保、是温情与关怀、是大爱与偏爱。学校开展青春歌会,最后上台的班级同学把班级口号“超越梦想”的“梦”字举反了,台下师生大笑。歌会后分管领导这样点评:中国梦,复兴梦;学校梦,教育梦,尽学校所能、尽教师所能,给你们最精致的教育,就是我们的梦想。今天,老师也听到了你们的梦想。虽然有同学把梦想举反了,但相信有一天你们会把梦想举得更正、更快、更高。希望你们怀抱“中国心”,像“萤火虫”一样点亮“梦的光点”,记得“我们都是好孩子”的承诺,以“好兄弟”的情怀对待人生路上的每个人,在挫折时唱响“雏鹰之歌”,用“壮志雄心”,让“最初的梦想”“飞得更高”(用各班班歌串词)。此时台下掌声雷动,同学们感悟到了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深切爱护和殷切期望。“慢德育”的目标是:通过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规律,改变教师不当的德育方式,改变学生的不妥成长发展方式,改变快德育伪德育空德育方式,逐步养成受教育者真善美的品质。因为所有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是追求教育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二、“慢德育”六大行动的实践探索让德育慢下来,既是对德育有效性的反思,又是尝试建构有效德育模式的实践。一是“素质养成”行动。通过文明礼仪教育、五星学生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