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几个问题[摘要]: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是我党新生骨干力量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党员队伍中最具生机与活力的群体。当前,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国外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正在冲击着当代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因此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理想念教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关键词]: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信仰一、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针对性不够强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包括部分党务工作者认为,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党性修养应该高于非党员大学生,对党员学生的日常教育工作较非党员大学生而言相对松懈。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大学生党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理想信念呈现出不稳定的情况;另外,理想信念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具体设计到针对大学生党员特殊性而开设的相关课程,一些党员学生甚至对于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这一说法感到迷茫,也没有接受专门的党员理想信念教育。2.存在着“形式”实、“内容”虚的现象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对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上存在着很强的功利心理。党员活动开展的多,但收效甚微。往往是活动口号喊的响,重视前期的宣传,对形式要求规格很高,对教育内容的重视远达不到对形式的要求,内容与形式脱节现象还很普遍。3.重“入党前”培养,轻“入党后”再教育据笔者了解,大多数高校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及积极分子转为预备党员时都有严格知识考核以及政治思想的评估,入党后,部分高校党组织就放松了对党员的集中考察与教育,而是将思想认识的提升交给了党员学生本身。一些党员学生甚至认为入了党就如同买了保险,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入党前尚能够按照党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而在入党后,由于教育的松懈,很多学生党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过分强调自我,脱离群众,出现了思想上的倒退。4.存在重“知”轻“行”倾向有的高校在引导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重“知”轻“行”的现象。当前高校在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认知教育方面投入较多,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具体到实际行动上,高校的投入就显得严重不足,导致的结果是知行脱节,使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无法合理的外显,使他们的榜样示范无法充分的发挥,影响了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展现。5.缺乏系统性,有日趋弱化的趋势长期不接受系统的理想信念教育,一部分大学生党员逐渐淡化了党员意识,只有在开党会、听党课、举行党员活动时才记得自己是党员,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就忘记了自己的党员身份,更谈不上在各个方面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此外,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缺乏长效机制和规范制度。往往是上级党委有任务时,学生党支就应付一下,没有任务时,可能较长时间都不开展活动,这样使大学生党员在思想上找不到归属感,认为入党和不入党一个样,组织不找自己,自己也不联系组织。二、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1、对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存在认识偏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能认识到教育的持续性,忽略了时时教育、处处教育的开展。另外,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的设定也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旨在促使党员学生树立起坚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这是一个逐步深化认识、升华情感的过程,因此教育内容的设定也应该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分层递进。然而部分高校没有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层次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的设置高度抽象化,单纯将理想信念教育等同与传统的知识灌输、政治说教,将大而空的理论强加在大学生党员的头脑意识中,把社会现实、大学生党员的个体需要排斥在理想信念教育之外,忽视个人理想与政治理想之间的关系,使大学生党员成了机械的承载知识的器物,对理想信念的现代功能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以抽象的政治理论说教代替了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