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建设视域下的高校学生会干部培养研究摘要:本文从高校学生会干部现状入手,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以学生会组织建设的角度,从思想政治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等层面对学生会干部的培养提出对策。关键词:高校学生会干部组织建设培养对策学生会干部作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教育管理的对象,又是教育管理最基层组织的实施者,还是沟通学校管理与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桥梁。其素质、能力和工作主动性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着高校育人的质量。建设一支优良的学生会干部队伍,将对高校党政部门、共青团组织加强和改善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认真履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研究长期以来未得到足够重视,理论基础薄弱,理论成果较少。现有的研究从学生干部个体出发,分析解决个体存在的问题较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结构功能主义、政治考量的角度进行阐述的较多,理论缺乏实践性、指导性和应用性;分析存在的问题较多,而提出解决方案的较少。本文将着眼于高校学生干部中的学生会干部这一群体,并从学生会组织建设出发,从思想政治建设、学生会管理、学生会制度及文化建设等方面探讨学生会干部的培养方法。一、加强高校学生会干部培养的现实意义高校学生会队伍机构健全,自律性强,往往是高校教育管理阵地的主力军。首先,加强高校学生会干部培养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需要。学生会干部是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具有政治思想素质过硬、品质优良、有全局观、工作责任心强等优良品质,在学生中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能够影响和带动广大青年学生共同进步。其次,加强高校学生会干部培养是做好高校学生工作的现实需要。高校的学生干部是联系学校与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保证全校教学工作稳定,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与学风、校风建设的重要环节。最后,加强高校学生会干部培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养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渠道。当今社会,企业、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实践和应用能力,学生会干部的工作经历将成为他们提高就业竞争力的一笔巨大财富[1]。二、加强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当前学生会干部中普遍存在理想信念淡化,集体主义观念弱化,缺少艰苦奋斗精神及心理承受力低等问题。从学生会干部个人层面剖析,存在着以下问题以下问题:1.按部就班,创新意识缺乏,缺乏随机应变;2.过于强调能力锻炼,忽视专业学习,学习成绩不佳,影响干部的威信和号召力;3.工作动机不纯,功利心重,服务观念不强;4.强调个人,忽视团队合作;5.个人作风松散等倾向。而从学校管理层面剖析,则存在着以下问题:1.对学生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培养重视不够,学生干部轻理论,重活动;2.管理机制落后,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如选拔、培养和奖惩等过程不科学;3.对学生干部的培养重个体培养,轻组织培养;4.高校党组织对学生会的领导不力,等等[2]。究其原因,可以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会干部群体自身四个维度进行分析。1.社会环境层面。以利益为核心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价值观及传统文化中的“官本位”思想慢慢渗透到学生干部群体,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富差距、收入不平衡、就业压力大等现实,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干部的思想状态。2.学校环境层面。高等教育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特别是“招生并轨,收费上学”、“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政策使学生会干部更注重回报,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会干部的功利化倾向。部分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的不良行为和作风产生不良引导。3.家庭环境层面。部分家长从小就灌输入党、做学生干部等有助于升学和就业的思想,使其产生不良的入职动机。4.学生会干部群体自身层面。诸如拉帮结派、以权谋私、小团体、做表面文章和官僚主义等学生会内部的不良传统腐蚀着新进干部。三、如何加强高校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高校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传承性和开放性。传承性是指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归纳和总结前人的实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