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长生的“标签”不再闪闪发光特长生一直以来都是招生热点,它的招生对象是具备音乐、舞蹈、书画等艺术特长的考生。部分普通高校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每年都会录取一些成绩达到一定要求又有专长的考生。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无论中考还是高考,近年特长生的招生在逐渐缩减直至面临取消,那么对于中小学生的各种特长的培养家长还会有动力吗?罗力(化名)现在是首都经贸大学三年级的学生,毕业于北京市重点学校东城二中。虽然目前所就读的是北京市重点高校,但是罗力总感觉自己“屈就”了。因为在高中阶段,他的成绩一直在级部名列前茅,但在当年填报高考志愿时,他在父母的建议下第一志愿选择了北京理工大学。其实按照高考前模拟考试的成绩,他的分数完全可以上北大,但考虑到自己只是裸考,没有任何特长加分,所以为了确保稳妥不得不将目标降低。当时他班上有各种特长生,比如,有在全国数理化等各种学科比赛中获奖的,有乐器、美术等艺术特长生,还有曾经获得过专利科技奖项的学生,他们都会享受相应的加分政策,而罗力虽然成绩很好,但是和那些加上一二十分特长分的学生相比,起点的差距不是一点点,要知道在高考残酷的竞争态势下,每一分都是必争的。像罗力一样因为没有任何特长,仅凭裸考去参加竞争的考生不在少数,他们与那些特长生已经不在一个起跑线上。按照教育部的说法,普通高校经批准后每年可以录取一些成绩达到一定要求、又有艺术专长的考生可以高考加分,但此处的艺術特长生,有别于参加艺考的艺考生,艺术特长生高考加分,就是那些有着某种艺术特长,但是报考普通专业的学生。例如,一个具备了小提琴相当技能的学生,报考了音乐类专业,他就成了艺考生,但如果报考了管理类专业,那他就符合艺术特长生的要求。特长生缘何被诟病关于特长生的各种争议多年来一直存在,相当一部分家长从小培养孩子特长不能说没有“功利心”,很多家庭就是为了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孩子以后在升学考试中可以得到加分,以便在残酷的竞争中保有一点优势。对于这些特长生来说,孩子和家长都需要付出代价。“没有当过体育特长生的人,永远不知道我经历过什么,想想在大夏天去操场上跑圈,那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每逢假期都要参加集训,每天训练七八个小时,但是尽管我这么努力,却依旧陷入瓶颈期,比赛成绩得不到提高,那种落寞失望的心情简直让人崩溃。”一位体育特长生如是说。张哲(化名)今年上初一,小学六年在北京史家小学一直参加学校游泳队,当时他所在的校队有两位同学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而其他绝大多数队员则是默默无闻,没有十分突出的表现。“虽然比赛的成绩算不上优秀,但是六年的体育训练很磨炼人,每天晚上训练结束换洗出来就六点半了,回到家最早也得七点半,吃饭、完成作业,睡觉在十点以后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而早晨不到六点就要起床,这么小的孩子经常睡眠不足,我们家长也心疼,但是即便达不到特长生的标准,从小有一副好身体也会受益。”张哲的妈妈说,其实孩子辛苦,家长又何尝不辛苦,孩子一周训练四次,课后四点开始,六点多结束,大冬天家长们顶着西北风在校门口等娃出来,日复一日,他们都坚信,孩子和大人都不会白白付出,有失必有得。“我们虽然辛苦,但孩子一直都没有在比赛中获得过理想的名次。游泳队里那两名取得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的同学,除去他们自身的身体条件优势之外,平时的努力一定也是必不可少的,既然付出了那么多辛苦,得到特长加分可以理解。”张哲妈妈说。另一位凭乐器演奏获得特长加分的孩子家长则表示,特长加分的背后实际上付出了很多,学了八九年的二胡,上辅导班也不便宜,一次课六百元,培训班离家很远,每天都很累,周末孩子每天练琴至少四个小时。特长生不但要有天赋,学习也不能太差,那些一直在诟病的人是真的了解这其中的种种辛苦,还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总之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特长生不该被指责和歧视。但更多的家长则认为,特长生在努力进行体育训练、刻苦练琴的时候,别人也在努力学习,在中国的教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