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和谐视阈下大学生社团在高校维稳中作用的发挥[摘要]大学生社团具有维稳的功能,是高校维稳的重要力量。和谐校园的构建与学校稳定的维护需要形成校方主导、群团参与、个人自律的三维一体工作格局,作为其中一维的大学生社团在校园的维稳重在自为,即管好自己的人守好自己的门,具体通过“有效的内部管理”“有效的横向沟通”和“有效的纵向衔接”等三个方面来实现。[关键词]和谐高校大学生社团维稳作用发挥[作者简介]胡吉红(1973-),女,辽宁朝阳人,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副主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心理研究;刘华政(1972-),男,广西横县人,广西教育学院社科部主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社会学教育和研究工作。(广西南宁530023)[课题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基于地方教育资源的开发运用”(项目编号:2020JCA270)、2020年度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群团组织参与高校管理和服务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SK13YB137)和2020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广西高校大学生社团的建设与管理研究——基于和谐校园的构建”(课题编号:2020LSZ04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20)12-0046-03当今社会正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成分、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这些日益严峻的挑战给高校的和谐与稳定带来了大量新情况、新问题和新任务。本文拟从和谐校园的角度,立足大学生社团,探讨其在高校维稳中作用的发挥问题。一、何谓和谐校园“和谐”两字均指音乐的合拍与禾苗的成长,“和”即“谐”,“谐”乃“和”,引申为各种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事物井然有序、有条不紊、相互协调,即《周礼》里所说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和《中庸》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谐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美德,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而言,和谐是其核心的价值追求。其主旨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谐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而不是整齐划一状态,具有协调性、共荣性、和平性三重内涵。学校作为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辅人员等组成的微社会,是按照一定制度、规范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特殊社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和谐校园建设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一般认为,广义上的和谐校园体现为一种教育生态的平衡,就内部环境来说,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友好相处;就外部环境来说,是学校与家庭、社会、自然环境的平和相处。狭义上的和谐校园是这样一种状态:学校结构、规模、质量、速度、效益、生态环境等要素能够协调发展,各种资源能够充分释放,各方面积极性能够充分发挥,人的素质能够全面提升,干群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人格平等,合作真诚,健康竞争,可持续发展。本文认为“和谐校园”是指校园内部各要素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从本质上说是校园内部各种矛盾关系经过冲突、协调,趋向统一的过程,体现的是不同利益冲突的个人或群体和平共处、相得益彰的状态,这是矛盾及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和制度化解决的过程。二、和谐校园的构建格局从理论意义上来讲,一个社会能够在稳定中得以发展,在于社会的三大支撑点——政府、民间、个人各有分工,并各司其职,共同维护并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随着我国民主法治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小政府,大社会”的趋势明显增强,政府的角色由“全能”向“有限”转变、由“控制”向“服务”过渡,一些社会事务将由“以政府直接管理为主”转向有着广泛公民参与的“政府宏观调控下的社会(公民)治理为主”。这既是社会发展的宏观趋势,也是社会民主法制的重要表现。与政府职能转变相适应,诸多民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