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化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摘要:人文教育的本质就是做人的教育。加强人文教育,促进学生成人、成才。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是人的发展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作者介绍一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做法。关键词:德育教育;爱国主义思想;学科品质;环保意识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3-0018-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3.009人文教育一词现已用得十分普遍,什么是人文教育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人文教育的本质就是做人的教育。家庭、学校、社会要采取得力有效的措施加强人文教育,促进学生成人、成才。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人文教育是不可以从教育中抽出的。现代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相融合,也是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应当是全面发展的,既要有科学素质,又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一个人如果只懂专业知识,没有人文知识,他的知识结构是有缺陷的,他的视野和思维将会受到限制。正因为如此,人们不断地呼吁加强人文教育。可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都应该树立人文性的学习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充分发掘人文教育素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人文教育?可参考如下做法:一、有效进行德育教育“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学校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人,是一种人对人的活动。然而我们现在的德育教育是向学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生灌输道德规范、道德行为、限制学生的某些行为等。学生只能是被迫地接受,作出与之对应的反应。它缺乏人的关怀和理解,这不是德育教育。现在的德育强调发展人的潜能,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注重人的自我发展、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在平时教育中教师总感觉大多数教训的语言对学生等于白说。因此恰当的德育教育方法是保证我们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有力途径,它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德育教育效果的好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以道德知识的学习和道德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主要目标,以德育故事为素材,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影响道德学习者的思想意识,促进其道德认知的发展;也可以通过外界环境来营造德育环境,如在实验室贴上一张写着“文明干净的实验室也有你的功劳!”,这样一张设计精美的小纸条,有利于引导学生向健康方向发展,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念,从而自觉地限制自己的行为,更好地适应环境;还可以通过一个假设的情景,运用已有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去判断可能产生的后果,如在进行空气污染教学时,布置课外问题进行探究:调查本地区对空气污染的大的企业有哪些?“如果你想建立一个硫酸厂或造纸厂或炼钢厂等,你准备将厂址选在何处,如何处理工业废气?提出合理的建议”。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又帮助学生掌握了化学知识。课堂是我们进行德育的主阵地,我们化学教师要在课堂中渗透德育内容。在课堂中可增加“白磷自燃”、“喷水显字”、“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等一些有趣的实验,既可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形成崇尚科学与文明,反对迷信与愚昧,逐步形成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二、有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爱国思想爱国主义是人类一种最古老的感情,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热爱,是一种崇高的思想感情,一个人只有渊博的科学知识而没有爱国精神不是一个合格的公民。我们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经常给学生渗透爱国理念,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他们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把爱国主义觉悟和情感变成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