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技术科学类课程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摘要:环境设计专业技术科学类课程涉及建筑学、艺术学、环境学等学科的内容。实际教学表明:安排不当的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内容及相同知识点在不同课程中的多次重复、教学实践不足等,影响了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针对此现状,文章总结了环境设计专业技术科学类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的策略,以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量。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交叉;重复检索: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832(2020)06-0151-03一、引言环境设计是指针对建筑内、外的空间环境,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进行设计和整合的一门实用艺术,涉及的学科包括建筑学、规划学、景观设计学、环境心理学、美学、环境生态学等学科,因此,环境设计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近年来,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问题较为突出,加之日益凸显的环境问题加大了环境设计行业所应对问题的难度,这些都为提高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带来了新的困难,而解决方法涉及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优化等等。本文以我校环境设计专业技术科学类课程为例,分析问题并提出应对的策略,以期提高教学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二、技术科学类课程的问题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新的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在我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从第3学期至第5学期增加了新型环境设计专业知识与技巧,并初步设置了“技术科学类课程板块”,主要课程有:《环境生态学》《环境科学基础》《艺术设计史》《环境设计与理论》《建筑设计基础》及《城市环境设计原理》等课程。《环境生态学》针对环境问题进行生态学的阐释与研究,对新型环境观念进行系统的阐述,强调地域性生态保护和修复;《环境科学基础》结合“声、光、热”学的相关知识,引入环境设计中可实现“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法;《艺术设计史》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重点关注的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理论与方法;《环境设计与理论》《建筑设计基础》《城市环境设计原理》等课程增加了新型环境观念的内容。以上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技术性特点充分体现了技术类课程的实用性,但从实际的授课效果及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来看,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交叉内容安排不当和相同知识点多次重复从课程设置来看,技术科学类各课程之间存在很多的交叉内容,但各课程针对交叉知识点的学习方向应存在一些差异。而从各门课程实际的授课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由于安排不当,出现了不同课堂讲授的交叉知识点内容重复或相似现象。在现有的技术科学类课程中,大多都涉及到与“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内容,包括:建筑内表面处理与保温、隔热效果,楼板与隔声吊顶,厅堂音质与装饰材料,室内照明及照明质量,门窗类型及窗温室生态效益,外表面处理及其生态效益,屋顶绿化及施工,玻璃幕墙的应用及室外微气候环境,室外绿地景观与生态效益,雨水花园设计等。这些内容在《环境生态学》、《环境科学基础》、《环境设计与理论》等课程中或多或少都有涉及,但各门课程针对交叉知识点所讲授的深浅程度、学习方向并不明确,从而出现课堂授课内容重复的现象。另外,由于是交叉学科,而部分交叉知识点在各课程中安排不当,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二)知识应用情况较差就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作业完成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学生很少从技术的层面进行考虑,因此,很多与技术相关的内容就被忽视甚至被忽略了。例如:1.小型单体建筑设计中,由于对建筑构件认识不够,因此会出现图面表达不够完整或者建筑构件比例、尺度失调的现象;同时,现有的很多节能技术措施也很少在设计中应用。2.外部空间环境设计中,更多的关注的是室外空间的划分(流线、尺度),并通过配置植物、景观小品等提高空间效果,但是,对于植物设置在空旷的场地还是建筑周围或是建筑墙面、屋顶所带的生态效益及施工过程了解不够。3.室内环境设计中,对各种材料的规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