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屯镇一中课堂教学设计编写时间:2015年9月20日学期总第22课时修改时间:年月日学科语文授课时间设计者和峰涛授课班级九(1)教授者和峰涛课题《智取生辰纲》(第一课时)课时安排三课时课型综合性学习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巩固小说的有关知识。2.了解《水浒》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倾向。3、掌握文中的环境描写,把握文中“智取”在哪里,归纳文中的两条线索。能力目标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2.学习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走进古典文学名著,主动阅读古代优秀作品,在历史文化土壤中汲取营养,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1、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归纳文中“智取”在哪里。2、通过分析人物言行,结合具体环境,把握杨志的思想性格。3、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难点1、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过程。2、品味生动传神的语言,体会叙述故事置明暗两线的妙处。教学方法1.问题导读法:抓住题目“智取生辰纲”中的“智”字提问,引导学生作深入探究。2.妙点寻踪法:在默读中圈点批注,让学生寻找文章构思或写作巧妙之处。教学资源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导入走近作者,了一、情景导入,渲染氛围播放歌曲《好汉歌》引入课题:梁山一百单八好汉的故事在我国民间盛传不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佩服好汉们的英雄豪气,喜欢他们的侠肝义胆。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青面兽杨志。二、走近作者,了解作品◎作者:施耐庵的生平事迹不详,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小说家。20世纪20年代以来,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一些有关材料,如《施耐庵墓志》《施耐庵传》等。《墓志》说他生于1296年,死于1370年,曾中进士,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乡,从事著述。由于材料相互矛盾之处不少,这些材料的真伪问题学术界一直未有定论。◎背景:《水浒》中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章节分别是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第十三回“青面兽北京斗武急先锋东郭争功”、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第十七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杨学生联想思考学生交流听后的感受。学生交流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相互补充积累解作品志本是“三代将门之后”,原“指望把一身本事,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命运多舛,奉命押送花石纲,但在黄河里被风打翻了船,只得逃难远避。后被赦,杨志在东京用财物打点,想官复原职,被高俅赶出,盘缠用尽,只得变卖祖传宝刀。集市上遇见泼皮牛二挑衅,只得用刀试砍铜剁铁、吹毛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走近作者了解作品得过,试杀人刀上不见血时,牛二不依不饶,而且强要刀不给钱,盛气之下,杨志杀死牛二,投案自首,被发配大名府充军。这也是杨志“失意”之时。杨志得到梁中书抬举,在校场与周谨、索超比武获胜,被升任为管军提辖使,“早晚殷勤听候使唤”,并接下押运生辰纲上东京的重任。这是杨志人生中“得志”之时。但生辰纲还未启运,风声早已传出,刘唐报信,与晃盖商议取生辰纲,吴用也加入进来,并推荐三阮兄弟入伙,公孙胜也来投奔晃盖,七条好汉齐心协力夺取这批珠宝,并定下智取之计。晃盖等人夺取生辰纲后,杨志初欲寻死,后逃走;谢都管等人便将罪过都推到杨志身上,诬陷他与贼寇勾结。杨志想光宗耀祖的指望至彻底落空,正是他人生中的“幻灭”阶段。后来杨志遇见“花和尚”鲁智深,二人同在二龙山落草为寇。◎关于《水浒传》:《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