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水文的地位与作用摘要:水文事业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分析了水文在水资源管理中具有的基础地位和技术支撑作用,提出应加强水文水资源监测与监督能力建设,提高水文服务水平。关键词:水资源管理;水文地位;作用在2009年2月14日召开的全国水资源工作会议上,水利部部长陈雷表示,我国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流域与区域相结合、城市与农村相统筹、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相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划定水资源管理的“三道红线”并严格依法行政,强化监督管理,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以应对严峻的水资源形势,解决日益突出的人口、资源、环境矛盾,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水文作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哨兵,始终紧紧围绕治水新思路和水利中心任务来开展工作,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可靠支撑。在国家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方面,水文有着明显的基础地位和技术支撑作用。1水文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基础地位水资源具有循环可再生性、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应用上的不可代替性、经济上的利害两重性等特点,而循环可再生性是水区别于其他资源的基本自然属性。水资源始终在降水-径流-蒸发的自然水文循环之中。水资源在降水-径流-蒸发的这个自然水文循环中,人类可利用的径流是有很大限制的,一旦利用量超过限度,就会导致循环破坏。因此,水资源不可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要掌握、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首先必须要有降水、径流、蒸发等水文基础资料,还必须考虑上下游、左右岸、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与水量等因素。目前水文部门已建立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水质在内的相对较为完备的水文站网,已积累观测、收集、整理了大量水文、水资源数据;各级水文机构,对辖区的地表水、地下水水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评价,积累了大量水文水资源分析、计算、调查评价第1页共29页和水资源论证研究成果,为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提供了依据;水文部门经常参与当地政府的综合规划、城市规划、水利规划与防洪规划。大量的事实说明,水文在防治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四大水资源危机管理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日显突出和重要,从而奠定了水文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基础地位。2水文在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陈雷部长强调,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紧紧围绕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着力改善民生,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以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水功能区管理等制度建设为平台,以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为载体,以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水资源费征收、入河排污口管理、水工程规划审批等为手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能力建设为保障,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关键是要不断完善并全面贯彻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水资源管理制度,划定水资源管理的“三道红线”并严格执法监督,即围绕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明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从中可以看出,水文在当前和今后的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和更加重要。2.1实行用水总量控制,资料与实时监测至关重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用水量逐年增加,各流域已开始显现水量、水质等问题,各区域用水矛盾和纠纷也日益突出。水量分配就是在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与环境用水的基础上,将一定量的水资源作为分配对象,向行政区域进行逐级分配,确定行政区域生活、生产的水量份额的过程。开展水量分配有利于对干旱缺水地区实行用水管理,有利于应对水质、水量、生态环境等问题,有利于各行政区、各流域统筹用水。国务院2006年4月颁发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第十五条明确规定:“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或者签订的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