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室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2013版)一、“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criticalvalues)是指当这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一)“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三)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三、“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一)患者“危急值”报告程序1、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验过程是否正常,核查标本是否有错,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临床及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才可以将检查(验)结果发出,详细、规范登记后,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2、相关医护人员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详细、规范登记,立即派人取回报告,并及时将报告交负责或值班医生。负责或值班医生接报告后,应立即结合临床情况迅速采取相应措施,需讨论、会诊者,及时通知上级医师、科主任甚至医务科。事后及时记录处置细节。3、管床医生需6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第1页共8页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四、登记制度“危急值”报告与接收遵循“谁报告,谁登记。谁接收,谁记录”的原则。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应分别建立检查(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五、质控与考核临床、医技科室要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人人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科室要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的督察,并将内容在次日早会上交班,确保制度落实到位。六、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文件下发之日起,“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将纳入科室质量考核内容。各科室每月一次对“危急值”登记报告处理情况进行汇总,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每季度对各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医院每半年一次根据临床需要和实践总结,更新和完善危急值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项目表。七、内镜“危急值”报告项目和警戒值①胃、肠腔内异物。②急性活动性出血。③手术中出现穿孔等严重并发症。④无痛胃、肠镜麻醉意外。⑤在检查过程中及检查后出现有危及生命并需及时处理的患者第二篇:胃镜室危急值报告制度消化内镜中心危急值报告制度为确保危急重患者检查迅速、准确,报告及时反馈给临床、最大程度地节省抢救时间,确保医疗安全。故建立消化内镜诊疗危急值。“危急值”指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病情变化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危急生命时,临床医师及护士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迅速采取有效的诊疗措施,挽救生命。“危急值”的目的:第2页共8页引起临床医护人员足够重视,第一时间发现“危急值”,积极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确保诊疗安全,维护患者生命。程序及要求:1,当出现危急值情况时,第一时间报告麻醉科医师,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2,内镜医师对所作出的内镜诊疗危急值必须及时填写《危急值报告登记本》。3,当处理危急值有困难时,必须及时上报上级医生或科主任复核或会诊。4,复核或会诊医生接到电话后必须30分钟到场,对出现危急值不复核、不报告上级医生造成不良后果按医院相关规定给予处理。5,当值班医生发现危急值与临床征象不相符时,应再次确认,必要时重新检查,避免误诊消化内镜中心“危急值”项目表:1、麻醉意外,心跳、呼吸骤停。2、巨大、深度溃疡,胃肠血管畸形引起消化道出血及穿孔。3、上消化道异物引起出血及穿孔。4、食管或胃底重度静脉曲张和/或明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