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抢险先进事迹材料(2020)如何写一篇高质量的原创文章,不要为难了,快联系我们吧!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文章的写作服务,联系电话:(篇一)勇救洪水围困群众**市**镇**村委会**自然村村民事务理事会理事长**,面对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在危急关头冲锋在前,舍小家顾大家,把安全送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在漆黑的夜里打着手电,开船救助了300余名被洪水围困的群众,确保全村无一人伤亡,受到村民的高度评价。心系群众,安全转移村民**自然村地处信江河边,地势低洼,容易受到洪水的侵扰。6月18日开始,连日连夜暴雨如注,今年已经61岁的**,凭借多年的生活经验,知道又有一场大洪水即将来临。果不其然,19日下午4点开始,信江河水迅速上涨,晚上6点,村里的房屋进水深达1.75米。他立即组织村里的党员、理事会成员一起来到村内,吹着哨子呼喊着村民转移高处。从晚上7点开始,**和理事会成员丁金明就开着自家的铁板船在村内巡逻,并及时将有危险的村民转移至安全地方,村民们有的被送至附近的上滩村、九夏村,有的被送至楼层高的地方,有的则被安全转移到镇里的敬老院。77岁的五保户陈火看到家里被洪水围困,吓得脸色发清、双脚发抖,当看到**驾船来到家时,老人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夜越来越深,雨一直在不停地下,水也越涨越高,村内电线杆只有1米左右露出水面,树枝紧贴水面,随时都可能打断铁板船的马达,且由于大雨不断,能见度低,**和丁全明只有打着手电,冒着可能被电线拉下水的危险,一家一家地查看,一人一人地救助,一直到第二天的凌晨3点钟。通过努力,300余名群众得到了救助,20多头牛也被安全转移。85岁的吴炳章老人全家外出务工,独居家中,当**把他转移到地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势较高的地方时,吴老汉紧紧拉注**的手说:“要不是你,我这条老命可能就没了!”对此,**说:“这真的没什么,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积极巡查,确保损失达到最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最牵挂的事,虽然村民已基本转移至安全的地方,但许多村民不能出门,没有食物充饥,**和理事会其他成员一起,装好食物和矿泉水挨家挨户的送,**灵巧地驾驶着装满饼干、矿泉水、面包的铁板船,在洪水淹没的村庄中来回穿行,为受困百姓送去了上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两天两夜,**连续工作,只休息了几个小时,饿了就只是吃点饼干、面包充饥,渴了就只喝一口矿泉水。为了确保不漏掉一个人。**和理事会成员丁全明一起,顾不上休息,开着铁皮船继续巡查,船头顶着浑浊的洪水夹杂物,晚上,仍然借着手电筒发出的微光,全然不顾个人安危,一家一家继续排查、救助,最大限度的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舍小家顾大家,群众的安危是他的牵挂**家的住房非常简陋,还未下暴雨时,妻子就几次催促,让**回家修房子,防止房屋漏雨倒塌,但由于连续下雨,村内防汛工作繁忙,他一直没有回家。下雨时,屋里只好用大盆小盆接雨水。由于此次雨量集中,洪水迅猛,家里的物品还没来得及向外转移,已经被冲走、淹没。妻子跑上跑下,忙里忙外,抢运粮食、衣服、家俱等,来来回回的折腾和劳累,使她终于病倒在床。而妻子病倒之时,正是洪水疯涨的时间,防汛的关键时刻,**没有回去照顾病中的妻子,而是选择了继续与洪水战斗,他只能在心里默默乞求妻子的谅解。(篇二)**,男,1969年4月出生,1991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年6月任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年1月转任县应急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任职安监局长期间,他不断强化红线意识,严守安全发展底线,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敢于担当,锐意进取,以服务企业为重,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为目标,全县连续两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原安监局荣获全县**年度服务企业优质单位三等奖。任职县应急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以来,他坚持学中干、干中学,大力推进机构改革工作,熟悉掌握各项应急管理业务知识,注重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综合救援队伍建设等齐头并进,努力做到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