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科学交流中的著作权责任-基于P2P共享环境的分析 VIP免费

科学交流中的著作权责任-基于P2P共享环境的分析 _第1页
1/4
科学交流中的著作权责任-基于P2P共享环境的分析 _第2页
2/4
科学交流中的著作权责任-基于P2P共享环境的分析 _第3页
3/4
科学交流中的著作权责任:基于P2P共享环境的分析[摘要]阐述P2P共享技术下科学交流中的著作权问题,探讨该技术应用于科学交流的著作权法律关系,分析技术应用中的著作权直接侵权责任、间接侵权责任、基于技术中立的非侵权责任等基本理论问题和相关案例,最后提出优化P2P共享环境下科学交流的相关建议。[关键词]P2P科学交流著作权侵权责任[中图分类号]G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853(2020)04-0095-061P2P共享环境下的著作权侵权问题科学交流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交流。科学交流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进行。网络是科学交流的重要渠道,其中P2P技术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科学交流的开展,同时导致了很多著作权问题。1.1P2P技术的兴起及其影响P2P技术又称为点对点技术,其中“点”代表P2P网络中的参与实体。多数情况下,每个节点既是客户机,又是服务器,节点之间可以互相通信。用户通过P2P软件直接连接到其他用户的计算机进行数据或服务的交换,而不必经过服务器。P2P软件让互联网中的用户直接互动,进行文件传输、协同工作、分布计算、即时通讯、搜索等业务工作。P2P著作权问题引起关注始于美国的Napster诉讼案。1998年,年仅18岁的美国大一新生肖恩·范宁(ShawnFanning)开发了P2P软件Napster。他没有想到,突然之间Napster成为人们奔走相告的“杀手程序”,因为它令无数音乐爱好者美梦成真。在最高峰时Napster网络有8000万注册用户。这给许多产业例如唱片、电影、软件、音乐等造成了巨大影响。美国1999年的唱片产业以每年6%以上的速度增长,总产值超过146亿美元[1]。在Naptster出现之后,CD销量大幅下降,2001年下降6%,2002年将近9%,2020年超过7%[2]。接着Napster被起诉到法院,并被要求对著作权侵权进行赔偿。虽然Napster最后被判定侵犯了著作权,但这并没有阻挡P2P软件的爆发式增长。现在常用的P2P软件包括BT、电驴、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电骡、迅雷、StrongDC++、Limewire、Soulseek、Azureus、Ares、Shareaza、BitComet(比特彗星)、KCeasy等。P2P软件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交换和共享,给相关产业和领域造成了较大影响,其中也包括科学出版和科学交流。1.2P2P环境下的相关著作权案例美国的Napster案、Grokster案、索尼(Sony)案是有关P2P技术应用最典型的三个案例。这些案例确定了帮助侵权、替代侵权、引诱侵权、技术中立的非侵权使用等基本原则。在我国也出现了很多有关P2P的侵权案例。例如在“步升公司”案中,法院判定P2P软件提供者负连带侵权责任,因为其利用P2P软件非法向公众提供歌曲的共享、搜索及下载服务并从中盈利。在“陈乃明案”中,陈乃明利用BT发布电影被香港海关发现后将其拘捕并被判3个月监禁[3]。在“慈文公司案”中,法院认为提供P2P软件POCO下载电影《七剑》的公司因为给网络用户提供P2P软件及其注册、BBS、搜索及链接等服务,帮助用户顺利下载到涉案作品,要承担共同侵权责任[4]。台湾的滚石等唱片公司起诉提供P2P软件的飞行网,法院判定飞行网的主要负责人、Kuro软件的终端用户“擅自以重制之方法侵害他人之著作权财产权”的罪名均成立。飞行网负责人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终端用户被处有期徒刑四个月,缓刑三年[5]。由此可见,P2P文件共享与传输的著作权纠纷类型多,且涉及软件的提供者、网络服务提供商、文件的上传和下载者等诸多主体。2P2P文件共享技术应用于科学交流的著作权法律关系2.1主要的P2P文件共享技术形式美国第九巡回法院在米高梅电影制片厂(Metro-Goldwyn-MayerStudios,Inc.)诉格罗斯特公司(GroksterLtd.)案中分析了P2P的系统结构,将P2P技术划分为集中索引系统、分布式索引系统、超节点索引系统三种类型[6]。国内更为通行的分类方法是分为集中式对等网络、分布式对等网络和混合P2P网络[7]。集中式对等网络的代表是Napster,它并不提供MP3资源,只提供动态刷新的MP3目录服务,资源散布在全球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互联网用户手中,但是借助Napster几乎可以找到任何一首歌曲。这种集中式索引系统模式虽然...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科学交流中的著作权责任-基于P2P共享环境的分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