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党建工作探索与研究[摘要]近几年,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步伐逐渐加快。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队伍快速增多,甚至成为高校学生队伍的独特群体。但是中国的高等教育和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在办学体制、教育方式等多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不同,所以关于合作办学的学生管理面临较大的挑战,尤其是对思想政治工作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关键词]新形势;立德树人;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党建[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33-0226-02一、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政治思想与党建工作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一)大学生在政治思想方面易受到国外思想和文化的影响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一种特殊的办学模式,很多课程采用的是外文原版教材,学生在课堂上和课间、课后增加了很多和外籍教师交流的机会,对西方社会的了解渠道更为广泛。国外的思想观念、生活传统通过多种途径展现在他们面前。但是,在校大学生一般社会经验较少、道德判断能力较弱、可塑性较高,并且对西方世界兴趣浓厚、对国外生活充满向往,很难自觉分辨并拒绝其中一些消极和不健康的信息,比较容易受到西方思想和观念的影响。(二)涉外党建教育匮乏带来的挑战中外合作办学培养出来的党员毕业生既能熟练地掌握英语,又同时拥有国内外两所学校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他们的就业去向一般是要出国留学继续深造或者去外企工作,而留学生群体和外企单位中共产党员数量非常少,党团建设相对薄弱和滞后,不少外资企业甚至处于“组织不健全、活动不正常、作用不明显”的状态。所以出国或者去外企工作后的党员毕业生的党组织关系管理、党组织生活以及监督如何开展,将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这些消极因素会持续影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响学生党员的思想意识,使他们的党性意识逐渐淡化。(三)师资队伍结构年轻和经验缺乏造成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开始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短,学校师资队伍的年龄比较小,从事相关党务工作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比较缺乏;而专任教师则来自两个不同国家的两所不同学校,他们可能更重视学术研究、教学活动和学生能力的培养,通常对党建工作的认识不够甚至不理解、不支持。二、新形势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生党建工作思路探索根据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高校党建工作的特点,结合我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生党建的实际情况,在十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总结出党建工作的“1234”思路,即“坚持一个核心、把握两个原则、抓好三支队伍、运用四个结合”的方法。(一)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优化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實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立德树人,对当代高校来讲,就是要严格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教会学生分清是非善恶,热爱生命,追求真理,造福社会。所以,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质及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也显得尤为重要,要努力做到始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始终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始终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高校教师要践行德育,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学生的榜样。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大学生,我们倡导“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积极构建学院“大德育”的育人格局,基本形成了学校层面、学生管理部门以及系(院)三位一体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各层级之间协同运作、分工协作、反应灵活,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二)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两个原则针对有些中外合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作办学高校中少数党员、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观发生认识上的偏差和党性观念淡薄的现象,我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