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坠床的预防管理制度一、评估患者跌倒的因素1、医学上相关危险因素(1)视力减退或受损:如白内障、青光眼。(2)心血管系统:如体位性低血压、晕厥。(3)下肢功能不良:如中风、小儿脑变。(4)步行及平行不良。(5)排尿系统不良:如夜尿病。(6)认知不良:如老年性痴呆。(7)使用药物。如利尿药、降压药、镇静药、精神药。(8)以前有跌倒记录。二、评估环境危险因素1、光线。距离电灯开关远、照明灯光线不足、光线太强。2、地面及走廊。杂物凌乱导致走路的地方受限制。3、厕所、浴室。厕所、浴室缺少扶手、地砖湿滑。4、家具。座椅缺少椅柄或不牢固。三、预防跌倒、坠床的护理措施当患者入院后及时对患者作出评估,评估有无医学上的相关因素并针对性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1、床头挂“预防坠床”的警示标识。2、病历上有记录,提示患者又跌倒(坠床)的危险性。3、每班评估患者的认知、感觉及活动能力。4、向患者交代如有需要协助,可使用呼叫仪求助,确保患者可以随手接触到呼叫仪。5、病床高度适中,床两边加护栏。6、增添必要的设备,在楼梯、浴室等处装扶手。并将扶手调整到适合的高度。7、将环境中的危险因素移除,室内家具的摆放定位放置,需要用的物品尽量放在手能拿到的位置。8、指导患者选择适当的鞋子。9、给予跌倒高危患者安全的辅助器材。如拐杖、助步器等,并将其放置于床边。10、楼梯的收边处有防滑处理,浴室、洗手间的地面保持第1页共6页干燥,地板应有防滑设备。11、协助生活护理及移动协助。12、向家属、陪护、患者交代有关注意事项。XX县区中医院护理部2009.7.28注。本制度自2009年8月1日起实施。第二篇:患者跌倒、坠床的预防管理制度患者跌倒、坠床的预防管理制度一、评估患者跌倒医学上相关危险因素(一)视力减退或受损。如白内障、青光眼。(二)心血管系统。如体位性低血压、晕厥。(三)下肢功能不良:如中风、小儿脑变(四)步行及平衡状态不良(五)排尿系统不良。如夜尿病。(六)认知不良:如老年性痴呆(七)使用药物:如利尿药、降压药、镇静剂、精神药(八)以前有跌到记录(九)地面、厕所、浴室地砖湿滑二、预防跌倒、坠床的护理措施(一)当患者入院后应及时对患者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并针对性给与相应的护理措施。(二)高危患者床头/尾挂警示标识并履行告知义务。(三)高危患者病例中有风险评分及预防跌倒、坠床措施的记录。(四)高危患者及病情变化者每班评估患者的相关因素。(五)向患者交代如需要协助,可使用呼叫仪求助,确保患者可是随手接触到呼叫仪。(六)病床高度适中,床两边加护栏。(七)增添必要的设备,在楼梯、浴室等处装扶手,并将扶手调整到适合的高度。(八)将环境中的危险因素移除,室内家具的摆放定位放置,需要用的物品尽量放在手能拿到的位置。(九)指导患者选择适当的鞋子。第2页共6页(十)给予跌倒高危患者安全的辅助器材。如拐杖、助步器等,并将其放置于床边。(十一)楼梯的收边处有防滑处理,浴室、洗手间的地面保持干燥,地板应有防滑设备(十二)协助生活护理及移除协助。(十三)向家属、陪护、患者交代有关注意事项。第三篇:跌倒、坠床管理制度(二)跌倒、坠床管理制度1.根据《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住院患者是否存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如存在危险因素,要及时制定防范措施,床头挂“防坠床”标识牌,并做好交接班,评估总分值≥5分者确定为重点监控对象报告护士长。2.提供安全就医环境,易跌倒处放置醒目防跌倒的警示牌等。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对新入院患者进行安全教育,易跌倒患者采取安全防范措施。3.对跌倒、坠床中、高危患者重点巡视并做好床旁交接班,做到班班重视。4.对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使用床栏并有家属陪伴。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5.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有需要让护士帮助。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呼叫系统告诉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6.一旦患者不慎跌倒或坠床时,即按应急预案处理并及时通知医师,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