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的研究》,是结合我校小学生作文起步教学的实际,自主选择研究的校本课题。一年来,在研究过程中,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取得了预期研究效果。现报告如下: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是,大多数小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写出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乏个性,却是不争的事实。小学三年级是作文起步教学的阶段,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此时能有效引导学生掌握作文的写作方法,这个问题将会迎刃而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提倡作文教学低起点,早起步。本课题是从学校低段作文教学策略入手,以提升小学作文教学的实效为目的,挖掘贴近小学生生活、贴近学校、贴近社会实际的作文教学内容,更好地加强起步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探究出适合低年级学生心理特征的作文起步教学模式。二、课题界定小学:以习作的需要,本课题以三年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作文起步:指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的习作。教学研究: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作文起步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是实施作文起步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的方法模式。三、研究的内容、目标1、探究小学起步作文教学的方法,研究如何运用小学起步作文的策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2、加强教师对作文教学的的研究,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形成良好的师生作文观。3、研究探索构建作文起步教学应用模式。四、研究原则1、循序渐进原则。根据《课标》要求和按照教材编排体系、作文训练的序列,建立词—句—段—篇写作循序渐进内容的体系,强化听写、说写、读写的训练,扎实打好写作基础,形成作文能力,提高学生逐级作文水平,完成作文教学任务。2、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目的、有计划、规范地组织各种作文教学活动,使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地进行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同时,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评价和为他人评价及他人互评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3、实践性原则。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应该是充满生机的,自由开放的,便于师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的一种教学天地。学生在课堂中、生活中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发现,可用“活动教学”进行组织,创设主动观察、主动思考的氛围,诱发学生写作的动机,让学生多读书、多活动、多作文,形成“人本、开放、多维、自由、创新”的新教学理念。4、整体性原则。作文训练系统整体内部与认识世界外部有着辩证的关系。《课标》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训练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而指导学生写作文,必须从内容着手,由内容决定形式,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引导学生做有心人,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5、创造性原则。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一个主攻方向。学生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的意识,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先进理念已容纳了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发展,并依据作文教学原理和学生作文心理规律,科学而又有情味地组织教学,使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力得到最大限度地锤炼和开发。6、发展性原则。起步作文教学犹如作文大厦的基础,基础打好了,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促进了学生写作之路的发展。在研究中,更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变我要写,为我想写,使学生朝着更好更高的写作之路不断迈进。五、研究的主要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专业书籍、网络查阅相关现代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资料、文献,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为开展学校文化策划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