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德育队伍建设的创新思考关键词:高等教育;高校德育;德育队伍建设摘要:在当前世界进入大平台、大交融、大挑战的国际化背景下,我国高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面临新形势、新情况、新挑战,因此必须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牢牢树立“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大德育”理念,按照“联动化”、“专业化”、“层次化”、“规范化”、“国际化”的“五化”要求,采取有效的措施,构建一支学习型、复合型、创新型、开放型的高水平高校德育工作队伍。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20)06-0092-04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社会主义大学德育工作自始至终的主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就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根本要求。高校德育工作是一种“人为的”和“为人的”实践活动〔1〕,本身就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因此,当前在大平台、大交融、大挑战的国际化背景下,“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进行什么样的德育教育,怎样进行德育教育”就成为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笔者认为,其中的关键问题是要建设好一支学习型、复合型、创新型、开放型的高素质的高校德育工作队伍,以积极应对国际化挑战,切实地做大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一、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国际化背景分析众所周知,国际化通常指的是世界范围内国与国之间的依存度逐步加大,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沟通交流逐步实现了“无缝对接”,“地球村”时代来临。在国际化背景下,与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一样,高校德育工作也面临着大平台、大交融、大挑战。1.世界进入大平台时代世界各国之间联系的日益密切,造就了开放式的国际化大平台,世界变平了〔2〕。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来,中国摆脱了“自给自足”式的发展模式,走出了封闭、半封闭的小舞台,不断走向世界大舞台,成为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实践证明,中国已经借助且未来也必须借助国际化大平台才能真正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此同时,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所面对的也必然是开放式的国际化大平台,而高校德育工作在国际化大平台下,目光就不能只盯在自己身上,而需要具有广阔的视野;思维不能只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工作范围和经验做法,而需要拓展新领域,创建新机制,锻造新思想。因此,开放式的国际化大平台,必然要求高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更具大视野、大格局和大气魄。2.世界进入大交融时代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化步伐的加速和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世界各国迎来了一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互动式“大交融时代”。地域、文化、知识、信息、技术等因素都进入了无障碍沟通交流的“快速通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为国际化的重要特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借鉴了世界各国发展模式之长,规避各国发展模式之短,在“摸着石头过河”的伟大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令世人瞩目的“中国道路”。中国高等教育也在瞬息万变的互动式国际化大交融中不断学习和创新,随着对外合作交流的不断扩大,推进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交融。高校德育工作同样也需在互动式国际化大交融中,紧跟世界潮流,“博百家之长为我所用”,不固步自封,不教条主义,不经验主义。这就要求高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更具时代性、世界性和融合性。3.世界进入大挑战时代众所周知,国际化利弊同在,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更是一把“双刃剑”。世界各国“零距离”合作,各国之间“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国出现问题会很快蔓延成为世界性灾难;同时彼此竞争的日趋激烈也会造成国际“社会达尔文主义”,强势的一方会更加强势,而弱势的一方则更加边缘化,加剧了世界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这大挑战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样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与风险不容小觑,办好世界一流水准的社会主义大学任重而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