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该怎么办?!——“英特尔在中国”案例分析通过案例给出的资料,我们发现,唐在接管英特尔北京分部的工作之初,浏览了每位员工的档案,并且按照自己的判断,重新分派了工作,并且更换了部门经理。谭清是雷勇的直接主管,她来自北京,曾在某跨国公司任职,但从未有过管理经验。她是第一次走上管理岗位,资料中并没有提到英特尔公司有没有对谭清进行过任前培训,但根据她在应对雷勇的问题时的反应,我们有理由相信,谭清十分欠缺相关的管理经验,甚至让人怀疑她在与雷勇沟通时,是否运用了得当的沟通方式和技巧。因此,如果唐希望谭清继续从事这个部门经理的职位,并且帮助她树立、维护其作为部门领导的威信,那么,我认为,唐应该帮助谭清选择正确的领导风格,安排谭清接受相关培训,提高她的管理技能,这将有助于谭清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完成她的职责。另外,唐在浏览雷勇的个人档案时,对雷勇目前在做的项目提起了关注,这个项目是雷的前任主管交办的,唐对那个人的看法是“野心勃勃、好高骛远”。资料里并没有其他证据对唐的看法加以佐证,因此,我们对唐的这个判断可以持有一定的怀疑,比如唐对这个人可能存有偏见或者是成见等,如果这个因素是存在的,那么有可能在唐对整个项目的判断上会夹杂一定的个人感情。但是根据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唐负责过英特尔多个项目的开发工作,是一个具备相当丰富技术经验和管理经验的人,因此他对于雷勇目前所负责的项目的背景、需耗费的时间等的判断应该是有客观依据的,因此,唐做出了“让谭清通知雷勇马上停止正在开展的项目,并将分派给他一个新的项目”的决策。从根本上来讲,唐的决策有“合理的商业逻辑支持”,从公司战略以及经营发展角度来说不存在失误,但是问题却出在别的地方。根据资料,我认为,唐是非常聪明的,因为他懂得因地制宜。唐是在中国念完本科课程后才出国的,因此他对中国的整体社会环境是有一定认知的,他充分地运用了这种认知,在他返回中国之初,利用老板的“威名”,帮助他在企业外部建立起可信度。另外,唐也良好地运用了他在西方学到的先进的管理经验,与他的员工坦诚相待,甚至他的团队成员曾经和他“一对一地私下”讨论问题,这说明唐在公司内部也是建立了自己的“可信度”的唐非常聪明地运用了他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这是应该被肯定的。但是,为什么经验老道的唐又被雷勇的反应弄得有些手足无措呢?前面我们提到,唐离开中国8年,并且期间没有回来过,我个人认为唐可能缺少在这期间中国发展变化的根本性认识,也许他从日常生活的变化能够体会到中国社会的某些进步和改变,但是他也许并没有触碰到实质,或者接触得还不够深。因此,在雷勇这个有些特殊的人身上爆发出问题时,唐有些不太知道,该用东方的“法则”来处理问题,还是用西方的“惯例”来解决问题了根据资料我们可以看出,雷勇是个有干劲的年轻人,是英特尔的项目经理,他对于公司的贡献是唐所知晓的,而唐也认为雷勇是个人才,并且不愿意失去他。因此,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唐做出最终决策的难度。当然,唐在做出他的最终决策之前一定要和雷勇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这是消除两个人之间误会和隔阂的途径之一。但是,即便是沟通了,也可能有不同的结果出现,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假设。假设一:唐最终终止了雷勇的项目根据资料给出的信息,包括雷勇的性格等等方面,我们可以做出以下推测。推测一,雷勇接受唐的安排,放弃了这个项目,但是因为积极性受到了打击,从而不再热情、努力地工作,只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开展工作。从表面上看,英特尔的“反对但执行”的职业法规得到了执行,唐的决策也得到了执行,好像是个很美妙的结局,但是实质上,由于雷勇对企业的付出却是打了折扣的因此,英特尔公司遭受的损失恐怕比它从这件事上所取得的成功要大得多。推测二,由于唐执意要雷勇停止项目,雷勇出于年轻人的血气方刚、甚至赌气、又或者觉得自己“丢了面子”、“不受尊重”等等原因,他选择了辞职,甚至到了其他跟英特尔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去供职,那么,雷勇身上所具备的很多优势,将会全部转移到英特尔的竞争对手身上去。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