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网格化管理经验交流材料五篇【篇一】**社区是**省**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之一,总占地面积29.9694万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5.8244万平方米,计划安置贫困群众3406户13818人。**社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着力构建“五个体系”,按照“113攻坚战”战略部署,聚焦“五个一”、提升“五个力”,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党组织建设成为更加坚强有力的攻坚堡垒。社区积极探索“党建+积分”管理模式,把社区十类共建单位或个人纳入积分管理,全力推进各项后续服务工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实现“党建统领发展,积分催生动力,共建最美社区”为目标。“角声满天秋色里”。居民主体缺位、民主管理欠缺、社区组织号召力不强等问题,解决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习俗、不同信仰、不同结构的移民群众管理和服务难题,激发搬迁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意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实现“稳得住、能致富、能融入”,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区工作新格局。**社区的管理服务,陷入困境。是按照传统管理模式退而求稳定,还是破茧成蝶,这是社区不得不思索的问题。——搬迁后续服务遇新难题“党建+积分”因势而产生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一是对搬迁政策不熟悉,不能为搬迁群众释疑解惑;二是工作经验不足,缺乏做好后续服务的方法和技巧;三是部分干部责任心不强,服务群众意识差,工作作风漂浮;四是部分党员思想观念滞后,党员意识淡薄,缺乏先进意识;五是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年轻党员少,文化程度低;六是党员培训教育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七是党支部引领作用不强,缺乏开拓精神,工作思路不清,群众认同感差,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第1页共13页搬迁群众存在的问题。一是搬迁群众构成情况复杂,家庭成员特殊群体较多;二是搬迁对象受教育程度低,适应性差;三是多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四是文明卫生习惯差,乱吐乱扔现象突出;五是社会公德意识差,遵纪守法意识不强;六是家风家教不良,虐待老人、夫妻失和、子女放纵情况突出;七是部分群众思想愚昧,时有封建迷信活动。“柳暗花明又一村”。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后续服务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党的建设,是安置地必须扛起的重大政治责任,是搬迁群众安居乐业、安置地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大党建统领优势得突显提升组织力战斗堡垒强强化党建统领,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提升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党的组织统领社区自治组织、经济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突出履职担责,增强基层党建凝聚力;突出创新创优,增强基层党建创造力;突出教育管理,增强基层党建向心力;突出优化保障,增强基层党建战斗力。一是抓班子,强队伍,强化组织体系建设。设立“联合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四级联动组织架构,推行网格化管理机制,构建“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楼栋、车间、志愿队伍)”的纵向网格化管理层级,确保每一名移民群众都纳入有效管理。确保把每一名搬迁群众都纳入有效管理。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和完善走访联系制度、党员分类管理制度、党员承诺、定责上岗、民主议事等制度,加强常住党员和流动党员管理,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强化培训教育工作,扎实抓好“三会一课”,通过主题党日、党员上党课、空中党课、微党课、流动党课等活动,提升党员干部素养。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把积分较高的11名优秀青年作为积极分子培养。选优配强干部队伍,把搬迁党员群众中离任村干部、年轻党员群众、致富带头人等选配为楼栋长,选聘特别优秀的9名同志作为支委委员和居委会代理副主任。严格“五步工作法”,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严肃追责问责。第2页共13页二是抓服务,强共建,强化党员作用发挥。社区党总支搭建平台,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党员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