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健全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的研究第一篇:关于健全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的研究关于健全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的研究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坚持党的性质的本质要求,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永恒主题。密切联系群众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从《共产党宣言》到“十月革命”,从“为人民服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和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如一地贯穿了党的宗旨,党的三大作风,党的优良传统,党的执政之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把人民群众满意与不满意,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我们共产党人工作的落脚点和根本目的,并以此作为检验共产党人工作的标准,是中国共产党唯一正确的一条思想路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才能切实经得起“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使我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此,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时刻“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必须情为人民群众所系,权为人民群众所用,利为人民群众所谋,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否则,共产党人将会成为无水之鱼,无本之木,无根之基。综上,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机关干部必须密切联系群众的高要求,仅凭理论上的宣传教育和思想上的理解认识远远不够,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机关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上下力气,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第1页共17页才能切实保证联系群众的效率,防止唱高调,走过场,摆样子,华而不实,流于形式,不求实效。为此,建立党员机关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关于机关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的主要内容,本人粗浅地认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明确直接联系和服务的群众对象。这里研究和讨论联系的群众,为体现直接有效,应该是狭义上的,有针对性的。一方面是指机关干部所在岗位应对的服务对象所特指的一定范围内的人民群众。另一方面是指与岗位相对应的服务对象——基层广大群众。前者联系服务的目的在于教育团结和带领非干部党员和非党群众形成堡垒,共同为实现党的宗旨去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率先垂范,走在前做表率;后者的目的在于深入基层,细察民情,力解民忧,尽职尽责地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因此,在建立健全机关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制度时,应明确直接联系和服务的主体,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确定联系的两个方面。二、明确直接联系服务的内容和任务目标。机关干部下基层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要有的放矢,内容具体,任务目标明确。要做到五个结合。一是与市委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相结合;二是与本单位决策和计划安排相结合;三是与本行业本岗位年度任务相结合;四是与村情、民情相结合;五是与服务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相结合。因此,在制定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计划目标时,为保证效果,目的要明确,思路要清晰,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分轻重缓急,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三、明确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方式和方法。根据不同的联系和服务对象以及不同的任务目标,确定采取不同的联系服务方式和方法。如专题调研,座谈会,明访,暗访,遍走,遍访,走访慰问,跟踪回访,结对帮扶,现场办公,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和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等,尽可能零距离接触群众,尽可能近距离直接为群众办事。第2页共17页四、制定直接联系与服务办结通报制度。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要本着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原则,尤其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制定办结通报制度,做到事事有回声,件件有着落,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