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尤其理解“锻铸”的词义。②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感情。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听写课文的最后的一个自然段。过程与方法:①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②掌握对比的写作方法,反面衬托出文章中心。③展开想象,来理解文章语句及中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②能从课文中的柳树品格联系自身,在自己心中种下坚毅、顽强的品格。教学重点:课文语言优美流畅,用词华丽,情景交融,理解好文章中的句段是教学的重点。尤其是课文5-7自然段,需要指导学生通过想象去感受柳树的不屈。教学难点:课文表面看是写物,但是作者实际是由物及人,托物抒情,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独特的充满生命力量的风景画。对于课文内涵的理解,柳树这种在逆境中不屈生存的斗志和勇气是每个人必须的力量,这是我们要在教学时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的难点。教学过程:一、回顾环境导入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青海高原的环境是异常的苍凉、恶劣,课文中用了这些词和短语来描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悲壮和苍凉师:读的时候如果速度再慢一点,就能读出意境了,再来一次好吗?师: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却生长着一株柳树,而且是———生接读:唯一的一株柳树(板书:唯一)师:这真是一株————生接读:神奇的柳树(板书:神奇)二、感知柳树的外形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棵神奇之树!课件出示: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枝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砺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师:这是一棵树吗?它就是一棵树,这棵树躲在语言文字的后面,读着读着,这棵树的奇异之处就会从语言文字中显现出来,先自己读一读这段文字。交流:一奇: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枝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粗壮高大男生读(板书:粗壮、高大)1二奇: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砺而坚硬;硬――柔女生读三奇: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绿得苍郁,绿得深沉――嫩绿,草绿,鲜绿,用什么词来形容这绿?这生命颜色如此独特,神奇吗?生齐读(板书:苍绿)师:生存环境如此恶劣,而它却长得这般粗壮、高大、苍绿,你难道不想赞赞它吗?带着赞叹一起读――――过渡:柳树是这样的高大粗壮,所以课文中说它――――生接读: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板书:撑立)难道这个“撑立”仅仅是写柳树在高原上高大粗壮的样子吗?别急,我们再来读书,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的6、7两个自然段,读完之后,你对“撑立”会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三、感动于柳树的品质师:读了这两段之后,你觉得柳树在高原上撑立容易吗?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拿出笔,圈一圈,划一划,在感受最深的地方留下你的只言片语。交流课件出示: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师:说说你读书的感受。生:柳树生长要面临的两大困难是:持久的干旱和严酷的寒冷。(板书:干旱、严寒)师:你们知道高原上的干旱和严寒有多严重吗?青海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被称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在青海高原,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续干旱,一滴雨也不下,年平均气温很低,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二十多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棵留下来了,我们真替它庆幸,好好读读这句话。师: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它撑立的不容易?课件出示: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