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研究及其对中国德育的启示摘要:泰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文化传统优良,被称为“微笑的国度”,素有“黄袍佛国”的美名。泰国是一个以佛教为主要宗教的国家,佛教在塑造泰国人道德特征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泰国中小学道德教育发展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总体上能够达到对改善中国道德教育的现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泰国中小学校道德教育佛教泰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发展至今已有六千多万人口,全国90%的居民信仰佛教,享有“千佛之国”的称号。佛教为泰国人塑造了崇尚忍让、安宁、乐于助人、爱好和平的道德教育标准。泰国在800年的历史发展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建立了良好的社会道德教育体系和社会行为规范,这些都是促进泰国保持着相对稳定发展并推进社会繁荣的重要因素,同时也造就了泰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方面拥有着自己的特色,其中不少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一、泰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特色(一)实施以佛教为基础,继承泰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现代德育。泰国的中小学道德教育具有浓厚的佛教文化氛围,蕴含了泰国古老的佛教文化传统,虽然泰国较早地引进了西方文明,但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民族精髓和以佛为本的德育核心,在现代道德教育中处处体现了信佛、忠君的思想内涵,使爱国与科学、经济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传统思想与现代文明和谐统一地发展,使泰国的德育更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并具有一定的权威和功效。[1]佛教是泰国代代相传的传统宗教,也是泰国人生活的重心。进入21世纪以后,泰国国家领导人对于教育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在坚持发扬泰国传统文化习惯的同时,创新地吸收国外发展的优秀经验,树立共同发展、和睦共处、建立国际和谐大家庭的文化价值观,使泰国佛教文化发扬光大,让世界了解泰国,感受佛教的文化魅力,让泰国走向世界,不断推进泰国德育的辉煌。(二)不断提高对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泰国对于道德教育重视的历史比较悠久,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泰国能够把西方的文明与东方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保留了传统的德育,使人们在巩固坚持传统的佛教道德教育之外不断吸收外来的道德因素,形成学校、社会及家庭道德教育的德育网络,并且在全国范围内积极进行社区德育,让全国人民参与到德育建设活动中。泰国举国上下,上至国王、王室,下至普通百姓,每个人都在为道德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泰国的每个角落,任何一个人,都会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刻伸出他们友爱之手,真诚、热心地帮助他人,不贪图回报,这就是泰国道德文化氛围带给我们的深刻印象和亲身体会。(三)注重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泰国新的课程大纲把卫生保健、体育艺术纳入品德课程之中,体现出中小学体育对道德品德形成的作用,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陶冶了情操,而且塑造了学生健康的人格,这也是泰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独特之处。[2]泰国政府不断更新中小学德育的内容和形式,使其能够更加贴近人们的现代生活,推动德育的现代化发展。泰国德育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灌输与人为善、同舟共济、和睦共处的观念;中小学阶段又强调各宗教、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共同生活、共同繁荣的意识,尤其强调学生的集体主义原则的培养,在课堂及课外实践活动中都非常注重对学生团结意识的培养。泰国德育目标就在于让泰国人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生的快乐真谛。德育的意义就是让人们在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同时,体会到友善和爱的温暖,真正得到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满足。二、泰国中小学道德教育对我国德育的启示(一)树立一个令人敬畏的民族信仰。泰国政府非常重视对泰国人民进行国家意识、宗教意识的培养。泰国政府对于人们的国家意识、宗教意识的培养相对比较重视,采取各种措施对泰国的人民灌输一种思想,即“我是泰国人,以泰国为荣”的民族精神信仰和爱国主义思想,以这种方式不断培养泰国人民对国家的无比崇拜和绝对的认同感,使泰国人民团结一致,为建立一个民主、社会友好氛围的国家而奋斗。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