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审核各专业审核主要内容1、线路(1)审核本线线路平面图、线路详细纵断面是否满足本线的设计标准及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并对局部方案的优化提出建议。(2)审核线路平纵断面设计是否与桥梁、隧道及路基支挡工程相协调,满足各专业结构设计的要求,提出优化设计的建议和措施。(3)审核线路与周边控制性建筑物及地下设施的关系及处理措施是否合理。(4)审核拆迁建筑物、改移道路及管线等工程数量是否有遗漏。(5)审核土石方调配、取弃土场设置的合理性。(6)审核立交工程设计,提出优化设计建议。(7)审核沿线防护和绿化设计。(8)设计方案采用的标准与有关规程、规范、规定的一致性;(9)贯彻环保、水保及节约农田措施的情况;(10)贯彻工程地质选线,绕避不良地质的情况及局部方案优化的可能;(11)铁路与道路交叉及铁路排水系统完整畅通的情况;(12)核对主要设计数据,消灭差、错、碰、漏等质量问题;(13)主要工程数量。(14)审查线路平面图,线路详细纵断面图,线路诸表。(15)审查改移道路设计原则、改移道路平、纵断面面设计、检查改移道路及立交桥涵设计与线路安全性防护问题;(16)审查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迁改原则及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迁改工程数量;(17)审核砍伐树木及挖树根表;(18)审核线路设计是否满足安全、运营和养护维修的要求;(19)审核线路设计能否满足设计速度目标值的要求;(20)评价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因精测成果等各种原因造成设计里程调整的依据、原因和对工程量、设计里程、工程规模的影响,及与有关工程的衔接与系统性。(21)线路平、纵断面设计是否执行强制性条文规定,执行审查意见的情况。(22)线路经过地段是否符合环保要求,是否合理绕避环境敏感点。(23)线路平、纵断面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符合城市发展和铁路规划发展要求。2、轨道(1)审核轨道参数选择的合理性。根据本线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以及各线段的速度目标值和沿线桥涵、隧道、路基的分布情况,审核轨道参数选择的合理性。(2)审核无缝线路锁定轨温及单元轨节布置情况。根据无缝线路强度、稳定性和钢轨断缝检算资料,审核无缝线路的允许温降、允许温升、设计锁定轨温、单元轨节布置图。(3)审核桥上无缝线路检算伸缩力、挠曲力、制动力、断轨力及断缝,审核桥上无缝线路钢轨伸缩调节器设置的合理性,对具体桥梁上的钢轨伸缩调节器的设置位置和布置方式进行评价。(4)审核无缝道岔、无缝道岔群及桥上无缝道岔。检算无缝道岔纵向附加力,审核无缝道岔群和桥上无缝道岔布置的合理性。(5)审核隧道地段无缝线路设计方案,包括洞口、洞内无缝线路设计及相关措施。(6)审核无缝线路位移观测桩的设置。(7)审核基桩的设计及布置。(8)审核轨道和无缝线路相关的工程数量和材料数量。(9)审核轨道附属设备及常备材料是否满足有关规定要求。(10)设计方案采用的标准与有关规程、规范、规定的一致性;(11)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12)轨道设计可靠性及改善和优化的可能性;(13)核对主要设计数据,消灭差、错、碰、漏等质量问题;(14)主要工程数量。3、地质(1)审核全线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包括所采用的勘察手段、方法是否合理,勘察资料内容是否齐全,勘察成果报告是否满足设计需要。特别是不良地质、特殊岩土的分布、地层结构等工程地质特征及工程措施意见,软土及松软土地基判定依据,地下水、地表水的侵蚀性分析。并加强重点工程勘察成果资料审核,根据审阅结果,从地质角度分析权限工程措施建议,提出补充勘查的建议和意见。(2)按照建筑材料场地勘察要求,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上,审核比选和拟采用土源、砂石料试验指标是否齐全,重点研究拟采用建筑材料的技术可靠性,并通过全面经济比较审核设计的合理性。(3)根据全线工程类型分布、土源分布、土石方调配原则,结合气候条件、工期要求、拟采用填筑施工工艺、施工机具等条件,评价沿线路基填料、土质改良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并提出路基填筑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的指导性意见。(4)根据拟选用建筑材料的性能指标,结合工程类型分布,审核砼施工工艺措施,原材料试验指标是否满足砼耐久性要求...